如何运用中国哲学思维理解实践的概念三要素

如何运用中国哲学思维理解实践的概念三要素

ID:46053801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如何运用中国哲学思维理解实践的概念三要素_第1页
如何运用中国哲学思维理解实践的概念三要素_第2页
如何运用中国哲学思维理解实践的概念三要素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运用中国哲学思维理解实践的概念三要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运用中国哲学思维理解实践的概念三要素在大家学习马哲原理的时候,无论在唯物论和认识论、还是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一定会始终贯穿一个概念作为主线——实践。马克思经典座右铭提到:哲学家们总是喜欢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哲的基本观点。那么在学习'‘实践观”的时候,作为哲学基本问题这对儿冤家'‘物质”和“意识”的搭桥者,“实践”本身又是什么呢?李雪飞老师认为,着重掌握其内涵的三要素,对掌握实践观的本质具有较大帮助。实践即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简称改造世界,它具备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中介(手段、方法、

2、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要素不仅是实践的三要素,也是认识活动的三要素,从三要素的角度来看,实践与认识是具有统一性的,只不过在论述这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中介时候,切入的中心点不同而已,好比站在马路上看路过飞驰车里的人,或者在飞驰的车里看马路上的人一样,只是观察立足点不同,内容却是一样的。如果站在客体的角度切入看这三要素,往往是我们说的认识;反过来如果站在主体的角度看着三要素,这就是实践了。李老师通过这三要素来告诉大家了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性,表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实践、还是认识,其实都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中介的手段方法是建立主客体二者的桥梁,在这一点

3、上,无论是实践、还是认识,主体一定是人,因为只有人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客体的话有可能是人、有可能是物,即如果在生产实践中即为物,社会实践中就是人。中介的方法手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一而足。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从主客体和中介这三要素的角度来看,实践和认识是不可分的。实践是一个主体通过中介的手段和方法,能动地作用于客体,进而在改造客体满足自己需求价值的过程中,又从客体上获得反馈信息,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所以我们说,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主体客体化(认识世界)和客体主体化(改造世界)的过程。这句话背诵下来很容易,答分析题时候常常用到,但是要想理解,

4、却要费一番功夫。从这里怎么理解,借用中国哲学的一个典故“知行合一”。王*明作为心学代表人,相比大家都很熟悉。当然,他的理论本质上在我们马哲上是被批判为“主观唯心主义的”。但是他的一个思路“知行合一”,却非常有助于大家深入地理解“实践过程是一个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这句话。阳明先生有个著名的典故:一弟子指着深山中的花曾问王*明,说''先生曰心外无物,此花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何干?”王*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时候,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它的色相是不显现的(注意是不显现,不是不存在,这点很重要),但当你看此花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心有粗动向,而此花也会有粗动向,

5、颜色便会显现起来。便知此花在你心中。”其实王*明很早就发现了我们今天马哲讲的这点“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方为实践的这一原理,只不过他是从主体的角度来论述的,且限于当时古文的表达,很多后人误解了王*明的意思。王*明的意思便是,只有当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时候(看花时候),才真能算是实践,也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换言之,如果主体根本没有通过这中介这个“看”来搭桥到客体花,那么花开花落自由时,它确实存在,但是是不显现的,那么便不能称为实践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可见王*明所称的"心外无物”实际是指的是主体能否和客体发生作用而言。中国哲学博大精深,如果学习马哲中,

6、适当运入中哲思维,很多很难理解的原理和方法论都可迎刃而解。同学们在学习时候可以适当借鉴,促进学习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