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60614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学前儿童创意美工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学前儿童创意美工教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艺术教育是为了丰富儿童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并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口L1的经验、感受和体验。而学前儿童创意美工就是幼儿艺术教育在不断改革、推进下所延伸出來的另一种美术教育形式,是能更好地发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又•冇效的途径。一、什么是学前儿童创意美工学前儿童创意美工是以幼儿为中心,通过欣赏、绘画、手工等多种自己喜欢的美术表达形式来进行的美术活动,是开发幼儿智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创意美工教学活动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能帮
2、助幼儿建立积极自信的情感态度;能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各种方式,自由人胆地表现出自己的想法、情感;能认识常用的几种美术工具材料并掌握其基本的使用方法;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习观察生活,初步感受并喜欢生活环境和艺术中的美等。二、创意美工教学活动屮的几个绘画形式及技巧(-)涂色技巧涂色技巧是创意美丁教学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绘画技巧,在涂色技巧中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平涂法平涂法是最基木的涂色方法,主耍根据物体的形状及走向,采用竖涂、横涂、粗细涂、螺旋涂、轻重涂等手法,将各色油画棒由深至浅地涂在画纸上。2•薄涂法、厚涂法薄涂法,多用油画棒的侧锋
3、轻轻地在纸上平涂或圈涂,露出些纸的白色,等于降低了色彩的纯度;厚涂法,多用油画棒的中锋在纸上重重地平涂、圈涂或勾边,表现色彩的本相。3•色彩叠加法(混色法)先涂一种颜色后,在上面再涂上一种色彩,两种色彩相互混合,经过来回涂擦后,产生口然过渡、柔和的效果。既可整个色彩混合,也可将色彩与色彩之间混合连接。4•色彩并置法(点彩法)把不同颜色的油画棒画出的线或点并列放置在画面屮,使画面的色彩有更加丰富的变化,其效果类似于欧洲印象派画家中的点彩法。在儿童绘画中,特别适宜于表现草地、天空及画面的背景。点线的并置,应尽量密实、少留空白,也可采用由密到稀的表现手法。
4、5.色彩渐变法在同类颜色屮,在两种颜色相接处來回涂擦,多涂几次,可以使颜色相融合而自然过渡。在一种或两种颜色的基础上,适当添加一些其他颜色,可以使画面中的物体产生一定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如苹果山绿到黄,荷花、桃子由粉红到深红的变化,花瓣的深浅变化,树叶由淡绿到翠绿的变化,都能通过色彩的渐变来实现。(二)撕粘技巧撕粘技巧比涂色技巧要简单些,没有那么多的操作形式,只要求幼儿既掌握撕的技巧又掌握粘的技巧,在掌握两种技巧的情况下才能创造出精彩的作品。(三)印染技巧印染技巧的操作难度较大也较为复杂。在示范印染的过程中,请孩子们尝试印染,让幼儿喜欢上印染活动。通过
5、不断的尝试与实验,逐步提高幼儿的印染技能,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用不同的物体印出不同的图案(如:手的不同部位进行印染,将蔬菜水果进行雕刻再印染,用实物小汽车、小积木等进行印染)。(四)剪贴技巧剪贴技巧有着一定的难度与危险系数,要求在教师的监督下才能进行。相对于以上几种技巧,剪贴技巧也算是比较简单的,只是在操作的过程中要小心,别剪到手指。二、如何开展学前儿童创意美丁教学活动(一)让幼儿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发展并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把创意美工当作游戏,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创意美工创作,才能在游戏活动屮让幼儿无拘无束地创作,培养其创作兴趣,使其将内心的想法和情
6、感尽情地发挥出来。(―)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创造作画的良好环境多样化的工具材料和多种形式的操作类型,能使幼儿产生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是引起幼儿对创意美工活动兴趣的重要手段。如《美丽的花瓶》,我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有各种类型的花瓶图片、水彩笔、蜡笔、图形印章、各色卡纸、剪刀、胶水等,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这种坏境气氛下激发了幼儿装饰花瓶的兴趣。幼儿主动地去观察图片,发现图片上的色彩搭配等。在活动中教师只介绍了提供的各种材料及使用方法,而所有幼儿都能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装饰材料进行装饰。(三)根据各年段各班级的幼儿能力差异进行教学能力的
7、弱强与操作材料的难易紧密相连,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由单•到多样,由模仿到自由创作……通过手印画、蜡笔画、印染画等不同种类的绘画,以撕贴、剪贴、涂色等各种绘画技巧与形式,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多种操作类型进行教学。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稚嫩的小手巧妙地进行创作,画出了一幅幅极具创意的作品。通过创意美工的学习,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还激发了幼儿观察生活、热爱牛活的情感,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认识及掌握了各种绘画工具材料与技巧。(浙江省绍兴市斗门镇中心幼儿园31200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