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

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

ID:45860944

大小:4.69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9-11-18

上传者:U-145848
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1页
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2页
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3页
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4页
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自家性命也难保。 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重点:汉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政治制度: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从更为宽泛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政治制度是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出于维护共同体的安全和利益,维持一定的公共秩序和分配方式的目的,对各种政治关系所做的一系列规定。政治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中央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地方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军事制度、法律制度、监察制度、财政制度、文教文书符玺等制度、民族政策及有关制度、职官管理制度等。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秦朝采取了那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本课基本线索两条主线中央与地方——中央集权加强皇权与相权——君主专制加强三个方面地方机构变化中央官制演化选官制度变化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为巩固皇权、稳定天下采取了那些措施?效果如何?异姓王:楚汉战争中,刘邦分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藏荼;韩王信;衡山王吴芮。此外还封了功臣萧何等140多人为列侯。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基本剪除这些异姓王。同时又分封同姓子弟为王,陆续分了九个王,并规定王国的相、太傅、内史、中尉等官吏由中央委派,以限制诸侯王的权力。 西汉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国并行 问题:刘邦建汉后确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有何异同?汉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及“郡国并立”的格局-郡(郡县制)国(王国-诸侯王)并立刘邦大封同姓王。他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中央直辖的土地面积。结果他死后不过18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 汉景帝“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改王国丞相为相,废除其御史大夫、廷尉、宗正、博士等官,对大夫以下的官吏予也以裁减。把王国的行政权和官吏任免权收归收归中央“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汉武帝刘彻 唐朝陇右道唐朝的行政区划道州、县 唐睿宗为加强西、北边防,于710年始设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唐政府不仅对参加叛乱的节度使不予追究,还任命安史旧部担任节度使。平叛过程中设置的节度使也大多保留下来。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100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二】唐朝中期以后中央集权的削弱 节度使中国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节度一词出现甚早,意为节制调度。 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倕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时称天宝十节度使),安禄山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伺机发动叛乱。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中衰,在今陕西、四川以及江淮以南的藩镇大多依旧服从中央政府,向中央缴纳赋税。而在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山西一带的藩镇,即时称“河朔三镇”的成德、魏博和卢龙三镇,则割据一方,表面上尊奉朝廷,但法令、官爵都自搞一套,亦不赋税,形同独立政权。后代史家把这种局面统称为“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现象的实质是什么?实质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 实质: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五代十国的实质是什么? 宋太祖赵匡胤位于今天河南 材料1: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材料2:“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子语类》1。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战乱不已的历史教训是什么?2。宋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局面?3。地方收权后结果会怎么样?4。你得出了什么认识?阅读与探究 路、州、县 宋太祖收权运动的措施:军事:收主要将领兵权归中央;充实禁军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财政:各路设转运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兵权政权财权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分割权力,相互制约若干强枝,守内虚外 利: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弊:①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②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③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④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积弱。评价宋太祖的收权运动 元代的行省河北、山东、山西宣政院直辖地中书省直辖地 元代行省制度是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地方设立十个行省管理地方。行省以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宣慰司是一种介于省与州之间偏重于军事监司机构,一般掌军民之事。它是中央机构。宣慰司长官称宣慰使,是负有承上启下的一个地方区划的军政最高长官。元朝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设立) 比较元朝行省制适应度与今天行政区划的异同(了解)。相同点(1)都是适应我国疆域辽阔的特点,将各个地区统一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2)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不同点(1)元朝行省辖区大,部分名称今天仍在沿用但大多已经改变。(2)今天的行政去换中设了一些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给这些地区高度的自治权,这在元朝是不可能的。(3)元朝的行省制度主要是代表封建中央政府控制地方局势,管理地方、征发徭役,搜刮财富。而今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行政区划主要是体现对地方的管理和建设职能,代表当地人民当家作主。 五.明朝废行省废除行省,地方设置13个承宣布政使司,地方长官为三司(见课本16页历史纵横),但习惯上我们仍然称之为省,沿袭至今。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地方:废行省、设三司互不统辖各司其职权集中央真题演练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集权发展(地方行政沿袭与变化):秦(郡·县)汉初(郡·国)唐(道·州·县)(藩镇)北宋(路·州·县)元(省·路·府·州·县)集权与分权的矛盾时隐时现,总趋势加强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阶段朝代地方制度(措施)对中央集权影响秦汉初武帝唐宋元郡县制郡国并行加强节度使,发展为藩镇割据削弱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控赋税加强;但三冗;积贫积弱行省制,宣慰司,宣政院辖地加强,重大变革,省制开端形成巩固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完善加强推恩令加强削弱新发展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秦(三公九卿)汉(中、外朝制)北宋(“二府三司”)元(一省二院)皇帝削弱相权与将权,君权不断强化。隋唐(三省六部制) 皇帝三公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九卿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汉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及历代王朝沿袭皇帝制度2、西汉的中、外朝制度中朝:皇帝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决策。尚书令权力日显重要。外朝;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组成。且布衣为相。(中、外朝制) 汉武帝削弱相权:“中朝”和“外朝”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中朝外朝有事上报决策机构执行机构萨孟武先生在《中国历代中央政制》载: 中朝与外朝概念:何谓“中朝”与“外朝”?“中朝”设置的原因是什么?它实质上是什么的产物?发展趋势如何?萨孟武先生在《中国历代中央政制》载:“天子畏帝权旁落,惧大臣窃命,欲收其权于近臣,常用中朝官来抑制外朝官。历时既久,近臣便夺取大臣的职权,因此外朝官乃退居于备员的地位,而中朝官却渐次变为外朝官。中朝官一旦演变为外朝官,天子复欲夺其权,而更信任其他近臣。这样由近臣而大臣,演变不已。”(中朝----尚书台----尚书省-----三省) (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并被后世沿袭皇帝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决策)尚书省(执行命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审议)吏、户、礼、兵、刑、工2、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度含义:中国古代中央的行政管理制度。演变: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唐时期在尚书之下设立六部,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特点:三省分工明确,互相牵制监督;三省长官集体行使宰相职权;尚书省分设六个行政管理机构作用: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减少了决策的失误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影响: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完善后的体制为以后历朝沿袭。 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中书门下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度支盐铁户部参知政事(二府)削弱宰相权利皇帝总揽大权 盐铁掌管工商收入及兵器制造等事;度支掌管财政收支和粮食漕运等事;户部掌管户口、赋税和榷酒等。枢密院称为枢府,中书省称为政府。枢密院的大事都要奏报皇帝批准。宰相与枢密使分别朝奏,彼此不相知。 (三)北宋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行政:中书门下(政事堂)——长官行使宰相职权3、设枢密院——长官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2、增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4、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四方贡赋和国家财政)削弱相权皇帝总揽大权 (四)元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领六部,行宰相职权,后期宰相权利越来越大2、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了解)3、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宣政院(了解)元朝加强皇权的新举措(一省二院) 西汉唐朝宋朝基本特点削夺相权。a.频繁任免丞相b.设“中朝”(又称“内朝”)抑制以丞相为首的“外朝”的权力。实行多相制度,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参加政事堂议事的其他官员身份亦等同于宰相。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等分化相权。相权的不断分散和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朝代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汉朝三公九卿制、中朝和外朝郡国二制并行州、郡、县三级制的形成隋朝三省六部制废除郡级,形成州、县两级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形成道、州、县三级体制;唐中后期地方军镇形成藩镇割据宋朝枢密院和中书门下地方政权分州、县两级制州县之上,还设有“路”元朝中书省、枢密院和宣政院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汉朝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宋元科举制朝代选官制度标准品行(孝廉)门第(世家)才学(进士)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含义:中国古代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演变:隋文帝创立,隋炀帝正式形成。唐宋朝完善和发展。明清走向衰落,清朝末年废除。清朝1905年废除科举。积极作用:1)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社会氛围。2)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为寒门子弟做官提供了途径3)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4)把选拔官员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作用:明清八股取士加强了对知识分子的控制,牵制了人们的思想。造成文化的落后。 选官制变化的特点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人才选举逐渐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选官制度到后期都表现出其阻碍国家进步的一面。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官制是科举制。 鸦片战争中中国士兵的武器 鸦片战争中英军的武器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集中皇帝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小结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1)相权日益削弱,皇权不断加强。(2)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将用人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总特征: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堂反馈练习1、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A.召开政事堂会议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C.以六部分割相权D.设枢密院,与宰相抗衡2、下列地方行政制度,具有很强割据性的是:()①西汉的王国②唐朝的地方军镇③北宋的“路”④元朝的行省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3、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思考: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唐朝修建长安城,中央政府部门的三省六部实施该工程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户部B、中书——门下——尚书——工部C、中书——门下——尚书——吏部D、门下——尚书——中书——工部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6、元朝行使宰相职权的政府机构是A.中书省B.尚书省C、枢密院D.宣政院5、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B.完善中央集权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扩大民主权利 作业:从汉到元,皇权不断加强,请用宰相职能的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 知识拓展孝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孝廉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科目之一。凡是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人,由各郡国在所属吏民中荐举。孝就是孝悌的人,廉就是廉吏。《二十四孝》中郭巨“为母埋儿”的故事说: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子可再有,母不可得。郭巨被举为孝廉。 如何评价,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许有独立行政体系。(2)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皇帝(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基础上,控制地方官的任免、监督和考核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是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三大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①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和皇位世袭;②各级官吏由皇帝任免,从地方到中央均听命于皇帝;③中央集权,皇帝独断,皇帝从决策到行使各项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④皇权借助神权,实施专制统治;⑤始终伴随着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⑥封建政治制度比较完善,封建法网日趋严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思考:从汉至元,哪些朝代的地方权力会有可能危及中央集权的,分别指出其原因和表现?答:汉初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随着诸侯王实力增长,日益威胁中央政权。唐中后期地方军镇节度使越设越多,权力越来越大,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科举考试的程序儒童童生童试生员秀才乡试举人(通过)乙榜(中举)第一名:解元第二名:亚元第三四五名:经魁会试贡士(通过)会元(第一名)殿试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甲榜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