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及趋势研究【开题报告】

浙江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及趋势研究【开题报告】

ID:457163

大小:5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8-04

上传者:U-944
浙江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及趋势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浙江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及趋势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浙江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及趋势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浙江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及趋势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浙江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及趋势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浙江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及趋势研究【开题报告】_第6页
浙江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及趋势研究【开题报告】_第7页
资源描述:

《浙江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及趋势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开题报告浙江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及趋势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研究意义:浙江茶叶出口发展迅速,优势明显,在全国茶叶出口中具有重要地位。现与世界上近8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茶叶贸易关系,茶叶出口在浙江对外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浙江茶叶出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压力,出口前景不容乐观。因此,分析和研究浙江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及趋势研究,对浙江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预期目标:本课题主要运用贸易出口相关理论,对浙江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浙江茶叶出口未来的趋势进行预测展望,提出解决问题和促进浙江茶叶出口贸易的对策措施,以期为相关部门和茶叶产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2.国内外研究现状浙江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区之一,茶叶也是当今浙江省重要的出口农产品,在全省农业生产和地方经济中历来占有重要的地位。理论界对浙江茶叶多有关注,对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形成了不少相关理论和观点。2.1关于我国茶叶贸易的相关研究高彩云在《面对绿色壁垒的我国茶叶出口贸易》(2003.3)中指出,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一是必须尽快改善茶叶的种植方式,发展规模化生产,推广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措施。二是我国的茶叶企业必须从产品的生产、包装、营销方式等多方面入手,全面绿化茶叶的出口贸易。三是广泛进行国际公关活动,获得各种国际认证,以及国际社会的认可。四是积极开发茶叶新品种、开拓新市场,采用新的贸易手段和方式拓展我国的茶叶出口。许月丽在《我国茶业国际竞争力研究》(2003.5)中提出,我国茶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应通过以6 下途径,一是降低茶叶税负,提高茶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政策扶持与引导。三是推进茶叶的规模化经营,促进纵向协调的组织创新,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四是采取积极措施,冲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五是依靠科技,提高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六是整合现有出口市场秩序,提升国际市场营销体系竞争力。七是加强法制建设,将出口价格的管理与协调纳入法制化。八是改进茶叶交易方式,提高我国茶叶出口市场的地位。付红波在《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2005.6)中提出以下方式,一是着力依靠科技进步、推行技术创新,提高我国茶叶的出口竞争力。二是发挥本国比较优势,依据不同茶叶类别,实施不同发展策略。三是与国际接轨,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实施绿色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是创新茶叶流通市场,实现茶叶流通体系的现代化。五是扶持和培育茶叶龙头企业,加大茶叶出口基地建设。六是加强茶叶产业区域布局建设和市场营销。七是发挥政府作用,调整和加强茶叶产业的国内支持政策。赵小兰在《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和国际竞争力分析》(2004.12)中提出,今后应摒弃以通过低价竞争手段进行国际市场竞争的战略,扩展高附加值产品,重视并解决茶叶出口中的农产品检验问题,不断进行茶叶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必须建立我国茶叶行业自己的龙头企业,创出自己国际名牌,努力将我国的茶叶在世界上冲出中国的原汁原味!22关于浙江茶叶出口贸易的相关研究2.2.1关于浙江茶叶出口现状的相关研究宋卫东在《茶叶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建议》(2008.6)当中提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档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内销市场也由大中城市向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拓展,人们对茶叶需求量快速增长,对茶叶品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近10多年来浙江省名优特茶一直表现出产销两旺的好局面,有效增加了茶农的收入,满足了市场需求,同时也缓解了中低档茶效益下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护了茶农生产积极性,保证了茶叶总体效益的稳步提高。毛祖法,罗列万,俞燎远在《浙江茶叶出口现状及应对国际“绿色壁垒”的措施》(2006.2)中指出浙江茶叶出口现状有以下几点,一是浙江茶叶出口量稳步增长。二是出口茶类结构有所调整。三是出口价格开始回升。四是出口加工企业逐年壮大、经营机制逐步完善、区域特色日益明显。五是市场有所扩大.跨国经营开始起步。李武艳在《浙江绿茶品牌塑造的传播方法研究》(2010.5)中指出,浙江省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绿茶种植省份,在长期的品牌塑造过程中,不断的尝试新的方法向外推广自己的品牌,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品牌营销模式,如比较有名的“新昌模式”,将大佛龙井从一个濒危的茶叶品牌,成功推向了高档茶的位置,迅速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这些成功的模式,充分反映了浙江省绿茶品牌塑造方面的成就,代表着浙江绿茶品牌塑造的现实发展状况。2.2.2关于浙江省茶叶出口优势的相关研究6 王曣在《绿色壁垒对浙江省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2008.6)对浙江省茶叶出口的优势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是突出绿茶的强势,国际市场呈多元化趋势。浙江省生产绿茶历史悠久,生产技术普及,特别是珠茶和眉茶是出口茶中之拳头产品,在世界茶叶市场,特别是非洲大陆市场有相当高的信誉。第二是茶叶自营出口业务起步早,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浙江企业商路广,市场信息灵。第三是茶叶加工技术先进,设施齐全,货源充足。浙江省珠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产区,眉茶历史十分悠久。第四是出口茶类齐全,花色品种多,市场适应性强。第五是地理位置优越,发展环境好。沈璇,胡迪钧,刁学刚在《化危为机,推进我省茶叶出口,持续健康发展》(2009.12)中,分析了浙江省茶叶出口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一是茶叶自营出口业务起步早。上世纪80年代初,在浙江省政府的重视和当时外贸部的支持下,浙江省抓住外贸体制改革的机遇,在全国率先走创新之路,先后从上海和广东进出口公司接收茶叶进出口业务,开始从纯货源供应转为自营出口。较早地积累了外贸工作经验,培育和锻炼了一大批外贸业务骨干,取得了第一次外贸体制改革的成果。二是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浙江省茶叶出口企业迅速扩展,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崛起,使全省茶叶出口取得跨越式发展。三是浙江省珠茶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眉茶生产也有相当长的历史,加工技术相当普及,产品品质优良,是出口茶叶的拳头产品,在世界茶叶市场,特别是非洲大陆市场有相当高的声誉,特级珠茶(3505)有“绿色珍珠”之称,深受茶商青睐。浙江省每年绿茶出口量值均占全国的70%以上,成为全国绿茶出口集散中心。四是浙江省出口茶类齐全,花色品种多,市场适应性强。2.2.3关于浙江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相关研究闫伟伟,徐秀英在《浙江茶叶竞争力实证分析》(2007.12)中得出制约浙江茶叶竞争力的因素,一是人工成本高,劳动力素质较低。二是经营规模小,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三是茶叶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四是品牌效益尚未有效发挥。王玉玲在《西湖龙井茶市场失信的经济学研究》(2008.6)中说到,西湖龙井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名优茶叶品牌,但是近些年来,西湖龙井茶的发展状况堪忧。高质量的茶叶,低价卖,甚至卖不出去;真假茶叶难分,假冒茶叶猖撅。这些现象都表明西湖龙井市场存在着信用危机。孙奎法,许关桐在《二大问题将影响浙江茶叶出口》(2006.1)中提出的二大问题,一是随着2006年茶叶出口经营权的放开和茶叶出口配额管理的取消,将有大批没有经营过茶叶出口业务的内贸生产茶叶企业和专业外贸公司进入,有可能对浙江省茶叶出口造成负面影响。2.在经营权放开的同时,浙江省茶叶还面临国外对茶叶农药残留更严格的要求。对提高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李勍6 ,张哲在《浙江茶叶出口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2006.4)中得出以下对策,一是开发新产品,建立新的经济增长优势。二是加强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三是重视并解决“绿色壁垒”。四是实施名优茶出口与创立国际名牌并驾齐驱战略。2.3关于浙江茶叶出口发展趋势的相关研究综上所述,近几年理论界对浙江茶叶出口研究主要集中在茶叶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但在对浙江茶叶出口前景也没过做过多的描述,同时对发展趋势也未做深层的研究。因此,今后的浙江茶叶的方向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球化市场为导向,以品牌建设与名牌培育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强化区域优势布局,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优化改造进程,全面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强化茶叶质量安全监管,促进茶文化与茶经济发展,提高浙江绿茶国际地位,推动浙江茶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相关资料,对浙江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及前景进行研究分析,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去探索浙江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策略,希望对浙江茶叶产业发展有所帮助。3.参考文献[1]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8).[2]黄泰山.出口营销实战——海关版外贸系列图书[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7(1).[3]宋卫东.茶叶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建议[J].中国农机.Chinese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2008年06期:第87-90页.[4]闫伟伟,徐秀英.浙江茶叶竞争力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ProblemsofForestryEconomics,2007年06期:第511-515页.[5]孙奎法,许关桐.二大问题将影响浙江茶叶出口[J]茶叶.JournalofTea,2006年01期:第34-36页.[6]黄婺.浙江茶业回顾与展望[J].中国茶叶加工,ChinaTeaProcessing,2005年01期:第8-9页.[7]罗列万.浙江省茶业“十一五”发展探索  [J]中国茶叶加工,ChinaTeaProcessing,2006年01期:第3-6页.[8]高彩云.面对绿色壁垒的我国茶叶出口贸易[J].中国茶叶,ChinaTea,2003年03期:第26-27页.[9]毛祖法,罗列万,俞燎远.浙江茶叶出口现状及应对国际“绿色壁垒”的措施[J]中国茶叶,ChinaTea,2006年02期:第14-15页.[10]沈璇,胡迪钧,刁学刚.化危为机,推进浙江省茶叶出口持续健康发展[J].中国茶叶加工,ChinaTeaProcessing,2009年04期:第42-46页.[11]李勍,张哲.浙江茶叶出口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茶叶,ChinaTea,6 2006年04期:第22-23页.[2]余妙志,赵捷.绿色壁垒对浙江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北方经济,NorthernEconomy,2008年24期:第64-65页.[13]汤一,刘祖生.浙江茶叶出口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茶叶,JournalofTea,2003年03期:第155-158页.[14]倪雪华.浙江省茶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D]浙江杭州:浙江大学,2002.[15]于孔燕,倪洪兴,封岩.从世界茶叶供需看中国茶业国际贸易[J]世界农业,WorldAgriculture,2008年10期:第3-5页.[16]蔡军.我国茶叶出口现状及思考[J]中国茶叶,ChinaTea,2009年02期:第14-15页.[17]毛祖法,罗列万,俞燎远.浙江茶叶出口现状及应对国际“绿色壁垒”的措施[J].中国茶叶,ChinaTea,2006年02期:第14-16页.[18]俞燎远,毛祖法.加入WTO后浙江茶业发展对策[J].中国茶叶,ChinaTea,2001年01期:第31-33页.[19]KaisonChang;尤韶华;世界茶叶产销现状及中期展望[J]中国茶叶,ChinaTea,2006年01期:第4-6页.[20]黄循精.世界茶叶产销情况[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WorldTropicalAgricultureInformation,2003年12期:第18-19页.[21]杨伟丽,邓克尼,唐颢,文海涛.略论世界茶叶产销形势的发展变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2003年02期:第43-44页.[22]丁俊之;世界茶叶产销轨迹和发展趋势——做强做大中国茶产业的新思路[J]广东茶业,GuangdongTea,2010年Z1期:第2-10页.[23]王曣.绿色壁垒对浙江省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D].浙江杭州:浙江大学,2008(6).[24]付红波.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05(6).[25]许月丽.我国茶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浙江杭州:浙江大学,2003(5).[26]李武艳.浙江绿茶品牌塑造的传播方法研究[D]浙江杭州:浙江大学,2010(5).[27]王玉玲.西湖龙井茶市场失信的经济学研究[D]浙江杭州:浙江大学,2008.[28]MichaelP.Gallaher,JeffreyE.Petrusa.InnovationintheU.S.ServiceSector[J]TheJournalofTechnologyTransfer,2006.31,(6).[29]TaohuaOuyang,JiahongLi,ChuyuZhang,YunshiMao,WeihangLu.ProductionsystemandcompetitivepowerofChineseenterprises[J]FrontiersofBusinessResearchinChina,2007.1,(4).二、研究方案6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1关于出口贸易的相关理论1.1对外贸易理论1.2技术贸易壁垒理论2浙江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2.2浙江茶叶出口概述2.3浙江茶叶出口优势2.3浙江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3浙江茶叶出口的前景分析3.1浙江茶叶出口发展趋势预测3.2未来浙江茶叶出口发展将会遇到的困难4促进浙江省茶叶出口的对策建议4.1发展无公害茶园4.2加强茶农及茶叶外贸人才培养4.3调整茶叶出口的结构4.4政府要坚持茶叶“绿箱”补贴政策4.5实施茶叶品牌化战略4.6开发新的国际市场4.7浙江茶叶可持续化发展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实施方案:本论文主要以浙江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的状况、数据和案例为材料来着重研究浙江茶叶出口现状以及对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并对其在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对于在论文中涉及的理论、数据以及所需的相关资料主要通过图书馆藏书和中国期刊网、维普、学位论文数据库等网络搜索引擎来获得。经过对所得资料的整理归纳,列出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完成本次研究的预期目标。进度安排:第6学期第19-20周至第7学期第1-5周: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广泛搜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选题。第7学期第6-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撰写;参加开题答辩,进一步论证选题价值、确立主要研究内容,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第7学期第13-14周:撰写论文详细提纲,交给导师批阅,反复修改,保证论文结构的合理性。6 第7学期第15-20周:开始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第7学期寒假: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开展调查研究。第8学期第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写作、完善毕业论文。第8学期第3-6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结合毕业论文内容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完成论文。第8学期第7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定稿并上交。第8学期第9-11周:参加毕业论文答辩。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