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案[15]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限时: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8·滨州)《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无两适。”这反映当时学者( D )A.相互竞争百家争鸣B.强调变革和法律C.维护君主专制统治D.重视规则和秩序[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学者在某些问题上有着相同的见解,并不是相互竞争百家争鸣,故A项
2、错误;强调变革和法律是法家的基本主张,题干中没有法家,故B项错误;君主专制统治秦朝才建立,故C项错误;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学者重视规则和秩序,故D项正确。2.(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联考)《子路》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繁荣、人口多)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做)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这( C )A.体现了孔子劝谏统治者实行仁政的主张B.有利于儒家思想在当时得到统治者的推崇C.表明“富民和教民”是孔子治国思想的重要内容D.主张有利于租佃制经济的高度发展[解析] 材料
3、强调“富之”、“教之”,与仁政、以德治国无必然关联,故A项错误;B项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受统治者重视程度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富之”、“教之”,孔子用简单的语言,强调了富民与教民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租佃经济是土地私有的产物,故D项错误。3.(2018·石家庄)春秋后期,自由讲学蓬勃兴起。在齐国,国君还筑有宏大的稷下学宫,容纳数百千人,专供各派学者到此“不治而议论”。当时的自由讲学( D )A.均主张社会变型B.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支持C.否定了传统观念D.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解析] 春秋后期诸子百家自由讲学,各派思
5、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这表明汉魏时期的法律呈现出( B )A.宗法家族的特色B.以儒入法的特色C.同态复仇的特色D.严刑峻法的特色[解析] 根据材料中“《礼记》中认为父仇不共戴天,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可知具有宗法家族色彩,而汉魏时期则不具备,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体现出法制思想体现儒家思想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同态复仇的特点,故C项错误;材料中“赦而不诛”说明并非是严刑峻法,故D项错误。5.(2018·安阳)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
6、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 D )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解析] 儒学正统地位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得到了正式确立,故A项错误;在两汉四百多年的时间里,太学始终是中央一级和全国最高等级的学府,这是明显的精英教育而非世俗教育,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可知,太学培养的是封建官僚而非实用型人
7、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得知,一方面是太学录取人数的剧增,另一方面则是太学子弟被广泛授予官职,这必然会造成大量的士人研习儒家经典而不利于各种思想百家争鸣,故D项正确。6.(2018·安徽十校联盟摸底)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同扶命。这表明( C )A.儒道开始出现融合趋势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C.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D.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解析] 材料中北魏寇谦对道教进行改革(总原则是“以礼度为首”),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表明道教积极融合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