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519065
大小:4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4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古诗文情境式默写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文情境式默写训练1.古代文人喜爱借“雨”抒发情感,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天气晚来秋”,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到黄昏,点点滴滴”,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深巷明朝卖杏花”。2.历史上最具有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是苏轼《题西林壁》中的“,”;最具有文化意义的江是长江,将长江写得最有气势的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千古风流人物”;最具有文化意义的河是黄河,将黄河写得最有意境的是李白《将进酒》中的“,”。3.古代文人心中有一种“长江情结”,这在诗词中表现得更为充分,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
2、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望天门山》中的“,碧水东流至此回”,杜甫《登高》中的“,不尽长江滚滚来”。4.古诗文常以“风”为意象烘托意境,如杜甫《登高》中的“,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旅夜抒怀》中的“,危樯独夜舟”,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晚来风急”;陆游《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姜夔《扬州慢》中的“,尽荠麦青青”。5.古诗文常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表情达意,如曹操《短歌行》中的“,乌鹊南飞”,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清泉石上流”;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送我至剡溪”;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的“,影
3、入平羌江水流”,刘禹锡《石头城》中的“,夜深还过女墙来”,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东船西舫悄无言,”,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苏轼《江城子》中的“料得年年肠断处,”,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6.爱情是古代文人笔下常见的题材,如《孔雀东南飞》中“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表达的是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秦观《鹊桥仙》中“,又岂在朝朝暮暮”表达的是真情不受时空的限制。7.人生有时是需要选择遗忘的,在“,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的田园生活中,陶渊明忘记了人世间的喧嚣与杂乱;在“,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
4、别》)的豪情壮志中,李白忘记官场的倾轧与是非;在“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奔放豪迈中,苏轼忘记了被贬谪黄州的无奈与痛苦。8.古代文人笔下的愁情愁绪异彩纷呈,如李白《将进酒》中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煜《虞美人》中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声声慢》“这次第,”,李清照《一剪梅》中的“花自飘零水自流,,”,9.古代文人善于借“秋”表情达意,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王维《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杜甫《登高》中的“,百年多病独登台”,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柳永《雨霖铃》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白居易《琵琶行》中
5、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李清照《一剪梅》中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10.古代以“水”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的诗词数不胜数,如:杜甫《客至》中的“,但见群鸥日日来”,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世间行乐亦如此,”,秦观《鹊桥仙》中的“,,忍顾鹊桥归路”,朱熹《观书有感》中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11.现代社会,古典心情不可或缺。人们常常希望煮茶饮酒,箫与鹿品,琴送鹤行,在古典文化的海洋中徜徉。读《行路难》,“我懂得了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的真谛;读《雨霖铃》,我懂得了柳永“,竟无语凝噎”的悲戚;读《登高》,我懂得了杜甫“,潦
6、倒新停浊酒杯”的落魄;读《书愤》,我懂得了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的无奈;读《声声慢》,我懂得了李清照“寻寻觅觅,,,”的孤独。12.古代文人非常重视友情,写友情的诗歌也很多,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别董大》中的“,天下谁人不识君”。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李白《赠汪伦》中的“,不及汪伦送我情”。13.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一夜飞度镜湖月”;李商隐《锦瑟》中的“,望帝春心托杜鹃”;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尊还酹江月”;姜夔《扬州慢》中的“纵豆蔻词工,,”。
7、.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孔子曾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作过辩证论述,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