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哲学

宋元明清哲学

ID:45076235

大小:320.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11-09

宋元明清哲学_第1页
宋元明清哲学_第2页
宋元明清哲学_第3页
宋元明清哲学_第4页
宋元明清哲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元明清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编宋元明清哲学宋元明清哲学概论一、宋元明清哲学的文化背景1、经济结构2、阶级关系3、主要矛盾和社会斗争4、思想文化:“三教合一”二、宋元明清哲学的理论内容1、历史观2、本体论3、认识论4、发展线索三、宋元明清哲学主要的学术分野1、理学:小程朱熹2、心学:陆九渊王阳明3、气学:张载、王夫之第一章周敦颐周敦颐,字茂叔,生于公元1016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死于公元1073年(宋神宗熙宁元年),道州(今湖南道县)人。曾作过几任州县官吏,晚年在庐山下筑室,名濂溪书堂,后人称他为周濂溪。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后人编为《周子全书》。一、与佛教思想的关系“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大莲华者,梁摄论中有四义。一、如世莲华,在泥不染,譬法界真如,在世不为世法所污。二、如莲华自性开发,譬真如自性开悟……三、如莲华为群蜂所采;譬真如为众圣所用。四、如莲花有

3、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譬真如四德,谓常乐我净。”——《华严经探玄记》二、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权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为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自注: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而主静(自注: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教圣人与天

4、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神鬼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乘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太极图说》三、动静观“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物则不通,神妙万物。”——《通书·动静》四、伦理观“干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通书·诚上》

5、“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静无而动有,至正而明达也。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故诚则无事矣。”——《通书·诚下》第二章邵雍一、合一衍万的先天象数学二、“元会运世”的宇宙循环论三、“皇帝王霸”的历史退化论第三章王安石一、道气一元的宇宙论二、道立于两的辩证发展观第四章张载张载(公元1020-1077年),字子厚,陕西人。少年的时候,喜欢研究军事。二十一岁,见到范仲淹,范仲淹对他说:“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劝他读《中庸》。他读了《中庸》,感到不满足,又读了些佛教、道教的书,没有什么收获,于是他

6、又回到儒家的经典。他和二程是亲戚,同二程讨论,觉得很能解决问题。以后他专研究儒家的经典,自成一家。因为陕西是“关中”,当时的人称他的这一派为“关学”。因为他家住横渠镇,所以当时的人称他为横渠先生(见《宋史·道学传》)。他的著作,有《正蒙》、《易说》等,后人把他的著作编为《张子全书》,近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新印本《张载集》。在张载的著作中,以《正蒙》为最重要。他的学生吕大临为他所作的《行状》说:“熙宁九年(1076年)秋,先生感异梦,忽以书属门人,乃集所立言,谓之《正蒙》。出示门人曰:‘此书予历年致思之所得,其言殆与前圣

7、合与!”(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见《张载集》附录)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张载即去世,《正蒙》是他最后的著作。《行状》说:张载“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他“集所立言”,大概就是这些随时记下来的札记。《正蒙》的内容就是这些札记的汇编,但是它的形式还不是张载自己编定的(见范育、苏昺的《正蒙序》)。一、“太虚即气”1、整个世界统一于气,无形的太虚,有形的万物,乃是同一物质实体——气的两种存在形态。“气之为物,散入无形,适得吾体;聚为有象,不失吾常。”“气聚则离明得

8、施而有形,气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方其聚也,安得不谓之客?方其散也,安得遽谓之无?”——《正蒙·太和》2、太虚被看作是气散而未聚的本然状态,万物则是气暂时凝聚的客形。所谓“客形”,既是指具体事物作为认识对象,具有客观性;也指一切事物作为物质运动形态,具有变化性。“知虚空即气,则有无、隐显、神化、性命通一无二,顾聚散、出入、形不形,能推本所从来,则深于《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