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语文>>第三册 教案内容:一、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坚持课外阅读和唐诗诵读,他们聪明好学.但也存在班级学生两极分化情况较严重,加上课堂纪律不是很好,本学期教学压力还是有的.好的学生态度不够认真,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合作,帮助他人,热爱集体,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意识.对于后进生,增强集体意识,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落实培尖补差工作是这学期的重点,还要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
2、努力不让一名学生掉队!二、教材简析(一)教材整体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即“习惯”、“识字”、“课文”和“练习”.“习惯篇”共有5页彩色插图,旨在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和母语学习的规律,积极开发学生的早期阅读,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识字写字”安排了两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本册教材继续采用“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方法安排生字.本册共安排生字408个,其中要求写的为277个,另外的131个生字只认不写.这样安排既能让学生多识一些字,不至于拖阅读和写话的后腿,☆教学调整☆又不会增加
3、学生的学习负担.特别是识字内容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更能使学生在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中达到“多识”、“写好”的目标.“课文”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3~5课,共23课.本册教材分为6个单元,安排课文23篇,其中韵文6篇.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有革命传统教育的(《朱德的扁担》),有赞美人间真情的(《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有揭示自然现象的(《云房子》),有反映动物天地的(《小动物过冬》),有劝勉勤学苦练的(《梅兰芳学艺》),也有崇尚科学实践的(《有趣的发现》),等等.每篇课文后面设计练习3~4题.前两题主要突出朗读、背诵、复述和
4、识字、写字这些重点训练项目.除此之外穿插安排了抄写常用词语、用重点词语说话以及读说写结合的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练习.这样的安排,简约实用,抓住了关键,学生能远离烦琐机械的练习,高效率地达到《标准》规定的主要目标.“练习”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分四个板块:学用字词句、写字训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等.它们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三、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查字典的方法. 2、鼓励学生在作业、写日记时不会写的字要主动查字典,看书时有不认识的字主动查字典.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3、熟记《汉语拼
5、音字母表》,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利用它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4、学会在每天学习新课之前进行预习.继续使用“画一画、拼一拼、读一读、记一记”的学习生字的方法,并逐步放手自学. 5、重视偏旁和笔顺的教学.注意第一印象的加深. 6、在写字教学中要关注学困生的表现,对他们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帮助.特别是继续强化写字习惯地培养. 7、根据规律,及时听写. 8、要在初读感知阶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要求达到正确、流利.结合初读,使全班学生读准字音,感知字型,初步理解字义.教师要关注那些不肯好好读书,总是溜号的学生,找出原因,对症下
6、药. 9、在精读理解阶段,要通过指导、点拨和精当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句子的情境意义,理解课言语内容.教师重点关注那些不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培养他们和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10、在积累运用阶段,要结合熟读、背诵、复述,使学生储备语言材料,实现常用词语、句式等的转换迁移.教师多关注中等生的表现,根据他们的掌握情况,来找出哪些地方还需要教师的讲解. 11、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精读时多用,初读时少用) 12、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正确、流利读课文的
7、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那些平时朗读声音小、不使用普通话的同学,多给他们一些机会,使他们得到锻炼和提高. 13、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14、教给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的大意. 15、向学生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上好每周的阅读课. 16、上好每一次“口语交际课”和“课前三分钟”.让所有学生得到训练. 17、在平时的作业布置、回答问题时,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尽量做到不带书面作业
8、回家. 18、有计划地布置观察任务,并学写观察日记.四、教学进度安排表单元 一 周次 1--2 课题 识字1、2、3、4 练习1 单元教学重点:培养良好的的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各种朗读、背诵形式,训练正确的朗读、背诵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朗读、背诵的良好习惯.通过指导观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