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谈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及其对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正常足月临产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严格的按照自愿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无痛分娩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结果: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产程显著缩短,剖宫产率显著下降(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观察组实行无痛分娩技术:产妇在宫口开大到
2、2〜3cm时,施行腰麻一硬膜外麻联合用药。选择L3〜4或L4〜5椎间隙,于子宫收缩间期一次性缓慢注入芬太尼2.5g,布比卡因2.5mg,麻黄素20mg,葡萄糖0.25go给药方式为分次给药或微量泵连续给药,宫口开全后停止注药。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仔细观察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各项临床指标。1.3镇痛疗效评定显效:无痛或稍感不适;有效:酸痛,可忍受;无效:强烈腰腹疼痛。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3、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字2检验,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产程显著缩短,剖宫产率显著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讨论产妇分娩疼痛主要来自于宫缩时宫颈及子宫扩张和压迫[3],其给产妇的生产过程带来较大痛苦。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孕妇需求一种既能减少有分娩痛苦又能保证母婴安全的分娩方式,这不仅仅是孕产妇一直追求的目标,也是提高临床围产期质量的趋势,为了满足广大产妇的需要和顺应医学发展趋势,“无痛分娩”技术应运而生。
4、一方面,无痛分娩技术最大程度的减轻了因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减少了疼痛给产妇带来的以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4],有助于分娩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无痛分娩使产妇在完全清醒无痛苦状态下完成生产过程,大大低了产妇对分娩的恐惧感,相关文献报道,超过50%的产妇会在持续数小时的待产过程中感到“痛不欲生,甚至丧失理智”,继而表现出大喊大叫、敏感易怒等,使产程延长,甚至造成难产[5],而无痛分娩技术则大大增加了产妇对分娩的信心,有助于减少降低了剖宫产率。因此,无痛分娩技术已经逐渐的成为了当今产科工作人员热切关注的重
5、点课题。无痛分娩中麻醉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其选择应本着安全、起效快、易于给药和对母婴无不良影响的原则[6]。硬膜外阻滞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也是技术最成熟的麻醉方式,它可使产妇血儿茶酚胺减少,显著改善产妇子宫胎盘血流量[7],相关文献报道,硬膜外阻滞镇痛效率高达97%〜100%[8];硬膜外阻滞镇痛也消除了由儿茶酚胺水平上升带了的各种不利于胎儿的因素,降低新生儿酸碱失衡及缺氧程度,所以对胎儿是绝对安全的[9]。本文给予产妇联合应用较低浓度的芬太尼和布比卡因腰麻一硬膜外麻的无痛分娩技术,止痛效果在5
6、〜10min开始,并持续止痛到生产结束,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仅有腿部有麻木感,其他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血压下降、皮肤瘙痒及心动过缓等不适相关症状,对产妇及婴儿影响非常小。本研究结果显示,无痛分娩镇痛的效果达到100%,观察组总产程显著缩短,剖宫产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无痛分娩技术安全有效,镇痛效果好,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需要注意的是,分娩镇痛要在宫口开全后停止注药,因有研究显示,第二产程应用镇痛泵是导致产钳助产增加的影响因素[10]o总之,无痛分娩技术
7、能够减轻分娩疼痛,降低了麻醉药全身浓度及药量,减少了感染和导管移位引起的高平面阻滞,消除剖宫产对身体的伤害,但不影响宫缩,产妇一直处于清醒状态地参与分娩的全过程,提髙了母婴的安全性。同时,无痛分娩也是人文关怀的体现,是符合现代医疗护理理念的技术[11],随着社会公众及医学界理念的进步,分娩镇痛将会越来越普及。当然,无痛分娩技术的最佳效果发挥还有赖于时产科医师助产技术的提高,对产程观察水平的加强以及与麻醉医师的共同协作。参考文献[1]严琴•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
8、,3(6):205.[2]徐静,曹启军•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现代医学,2009,12(5):26-27.[3]郎秋英.妇产科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7,14(22):1885.[4]黄炜,丁一琴•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9(4):43.[5]朱素君,苏卫兰,杨尚武•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无痛分娩的观察[J].海南医学院海报,2007,13(4):370-371.[6]自立•硬膜外间隙阻滞技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