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30例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临床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30例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临床探讨30例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临床探讨摘耍:目的探讨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脱水、脑保护、降压、降糖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感染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250mL生理盐水溶入奥扎格雷钠80mg,静脉缓慢输注,每日1次,同时给予100mg阿司匹林,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250mL生理盐水溶入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缓慢静脉输注,每日1次,疗程14d,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
2、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9%.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奥扎格雷钠;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发病率与致死率高,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寻求有效的用药方法对丁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奥扎格雷钠是一种强力血栓素(TXA2)合成酶抑制剂,是目前国内治疗脑血栓的常用药物
3、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病程均在48h内,无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疾病。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5〜71岁。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別及梗死情况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脱水、脑保护、降压、降糖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感染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予奥扎格雷钠80mg溶入250inL生理盐水,缓慢静脉输注,每日1次,阿司匹林100mg,每FH次;对照组子复方丹参16mL溶入250niL生理盐水中,静脉缓慢输注,每FI1次,疗程14d。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1.3疗效评估根据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疗效。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为基本痊
5、愈;减少46%〜90%为显效;减少18%〜45%为有效;减少〈18%为无效,评分为恶化、死亡。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疗效观察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30例中,基本痊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或恶化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中,基本痊愈8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无效或恶化7例,总有效率76.7%,对比可知,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3%.76.7%,差异有统
6、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1.5±5.1)、(33.6±4.3),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1±3・3)、(19.1±2.9),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t二8.236,P<0.05)o2.2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完成整个疗程治疗。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异常。3讨论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常见并发症,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脑梗死的发生与血小板的功能及结构的变化有
7、关。在体内血栓调节机制中,前列腺素G和前列腺素H亦起重要作用。前列腺素G与前列腺素H在凝血酶、血栓烷A合成酶的作用下形成血栓素A,从而使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血管收缩,脑梗死形成。阿司匹林为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可抑制血小板内前列腺素H2(PGII2)的生成,进而阻碍TXA2生成,发挥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小板作用。阿司匹林也同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PG合成酶,使PGI2生成减少,从而部分抵消了其抗血栓形成作用。奥扎格雷钠为特异性血栓素A(TXA2)合成酶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血栓合成酶,减少TXA2的生成。同吋促
8、进PGI2的产生,以致血栓形成。奥扎格雷钠还可以扩张脑血管、降低血黏度、升高血流作用,有利于阻塞的血管再灌注,加速缺血病变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研究中,通过将阿司匹林与奥扎格雷钠联合应用,观察组的有效率达92.9%,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o二者相互作用,提高了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率,且临床应用安全性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参考文献[1]孙著叶,奥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