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250081
大小:32.1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0
《產業帶研究綜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產業帶研究綜述摘要:產業帶在整個區域經濟結構中居於主導地位,其變動對經濟增長有著重要影響,產業帶的調整與優化升級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主題之一。文章僅就國內外關於産業帶建設方面的研究做一文獻綜述,以産業帶內涵的厘清為基礎,系統論述並評價瞭産業帶研究的理論與實證兩個層面關鍵詞:綜述;產業帶;空間演化大范圍區域經濟的發展必須有大的支撐骨架,這種支撐骨架不是一、兩個特大城市所能構成的,必須由實力強大的產業帶支撐。它因具有極化效應和擴散效應,從而可以有效地以非均衡增長的方式帶動整體經濟的發展。産業帶是産業空間佈局的一種典型形式,是生産部
2、門在一定區域內集聚而形成的較為廣泛的生産力的空間組織形式。產業帶在經濟活動空間的過程中形成,是進行經濟活動空間組織的重要單元。作為區域的一種空間經濟實體,產業帶是區域經濟發展的軸線和支撐骨架,在區域發展中處於核心地位。通常都是特定區域經濟發展的“驅動軸”。因此産業帶的形成和發展、內部結構的調整、外部結構的拓展等都對該區域經濟的發展、區域競爭力的提升産生重要的影響一、國外研究綜述産業帶在19世紀工業革命已經出現,首先出現在英國鐵路和運河沿線,後來在歐洲西北部、美國和日本等國傢也出現瞭産業帶,所以對這一經濟現象的關註在很早以前
3、就已經出現。美國學者德吉爾(s.Degeer)於1927年在早期出現的“工業四邊形”概念的基礎上提出瞭“制造業帶”的概念。以主要工業中心的聯系為依據,強調工業生產活動的重要性及其連續性,可視為產業帶或經濟帶概念的最先研究者。20世紀50年代,法國學者佩羅克斯(FPcrroux)在《經濟空間:理論的應用》(1950)和《略論發展極的概念》(1955)等著述中提出“增長極”理論,初步奠定瞭産業帶形成機制的基本理論。20世紀60年代初,德國學者WernerSombart提出'‘生長軸”理論,認為新的交通幹線將對產業和人口產生吸引
4、作用,使產業沿交通幹線集聚,並產生新的居民點,從而形成產業集聚帶。20世紀60年代末,C.F.J.衛貝爾提出瞭城市系統走廊理論與經濟帶相關。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學者沙利文(E.c.Sullivan)通過研究城市交通走廊,提出將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與沿線經濟開發作為整體系統規劃的思想。德格(L.D.Degeer)和佩林克(J.Paelink)提出“發展軸”理論,認為發展軸是在技術經濟上適應一個巨大經濟空間有效運行且由具有戰略意義的活動所組成的地理單元。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在面臨經濟衰退和外貿巨額逆差的情況下,開展瞭關
5、於國際競爭力的研究。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波特(Poter)對全球競爭進行瞭全面研究和分析,1980〜1990年間,連續發表瞭《競爭戰略一一分析產業和競爭者的技術》、《競爭優勢一一創造和維持優良績效》、《國傢競爭優勢》等3部著作。在《國傢競爭優勢》中,波特創立瞭競爭優勢的“鉛石模型”。把産業聚集和産業帶作為一個概念來處理。經過後來一系列的發展,産業帶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得到瞭不斷的完善和發展二、國內研究綜述產業帶從可以檢索到的文獻資料來看,國內對於產業帶的研究尚處於初期階段,關於產業帶概念的界定等依然存在著分歧。產業帶研究在我國出
6、現時間較晩,一般認為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改革開放初期。陸大道(1984)提出“點軸空間結構系統理論”,被看作是我國學者研究產業帶的開端。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學者在眾多場合提到或運用產業帶、產業密集帶、經濟帶或經濟走廊等概念,在吸收和借鑒國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在我國已初步形成瞭沿線、沿江和沿海等許多不同類型的産業帶研究。國內對於産業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和實證研究兩個層面(一)理論研究學術界對產業帶概念的界定不大統一,我國學者對產業帶的概念和理論進行瞭研究,主要論著有:陸大道的《區域發展及其空間聯系》(199
7、2);費洪平的《産業帶空間演化的理論研究》(1993)、《産業帶邊界劃分的理論與方法一一膠濟沿線產業帶實例分析》(1994);郭振淮等的《論產業密集帶》仃995);張文嘗的《交通經濟帶發展機理及其模式研究》(1996);楊蔭凱、韓增林的《交通經濟帶的基本理論探討》(1999);韓增林等的《交通經濟帶的基礎理論及其生命周期模式研究》(2000);張從果、劉賢騰的《產業帶內涵界定與發展演化探討》(2008)等。理論研究在引進和吸收國外産業帶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國內研究主要集中於產業帶的概念界定、産業帶的類型劃分、産業帶的邊界劃分
8、、產業帶的基本經濟特征、産業帶的生命周期、產業帶的空間演化等方面,根據研究側重點的不同從產業經濟學和經濟地理學的視角對產業帶概念和基礎理論進行瞭探討和分析,它們的差異主要是由於各自研究的對象和側重點不同。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如下:陸大道(1995)提出產業集聚帶,他運用“點軸空間結構系統理論”,認為工業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