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35133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乌司他丁治疗小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乌司他丁治疗小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小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危重症病房收治小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于确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后常规给予肝素、新鲜冰冻血浆、抗感染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10万U/瓶),2万U/(kg•次),每日2次,静脉滴注。两组观察出血、栓塞等临床表现情况及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
2、效率为83.3%,对照组有效率为60.0%,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抗感染,纠正缺氧、酸中毒、水电解质失衡,常规使用肝素,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改善微循环治疗,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万U/瓶),2万U/(kg•次),每日2次,静脉滴注,疗程5〜7d,8d无效停用。1.3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出血、休克脏器功能不全等症状消失,低血压、瘀斑等体征消失,血小板4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及其他凝血象(PT、APTT
3、、TT)全部恢复正常;好转:以上三项中有1〜2项符合者;无效: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无好转,或病情恶化死亡。有效率二(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有效率为60.0%o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3讨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获得性凝血紊乱综合征,其特点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散性管内凝血活化,其凝血紊乱源于微血管损伤并且可导致微血管
4、损伤,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但其实质是凝血酶生成被放大,其诱发因素包括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表达增加,天然抗凝系统功能缺失,纤溶功能失调及带阴离子的磷脂增加等。乌司他丁是从男性尿液中分离纯化的尿胰蛋白酶抑制剂,为糖蛋白,含有143个氨基酸,分子量约67000,临床主要通过静脉方式给药,其生物利用度为100%,半衰期为40多分钟,给药后在肾与肝迅速积累,5min达到峰值,2h在精囊中分布最高。药物主要是通过肾代谢,给药后12h通过尿和粪便排泄为73%和2.3%
5、,30min时在尿中主要以原形代谢,4h尿中几乎全部为降解产物,能够同时抑制多种水解酶的活性。乌司他丁分解形成的低分子量成分也具有很强的抑制水解酶的作用,除对多种蛋白酶、糖和脂水解酶有抑制作用外,还能抑制心肌抑制因子产生,改善休克时的循环状态,对溶酶体膜有稳定作用,有抑制炎症介质的稀放等功能[3]o乌司他丁可明显降低TNF-a、IL-6和IL-8水平,使其炎症因子的释放受到抑制[4],同时能抑制凝血因子Xa、Xlla、VID的激活以及血管舒缓素的释放,有利于凝血机制的改善[5]。总之,乌司他丁能够在常规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
6、础上,有效减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病情,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及各项凝血指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参考文献[1]英国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指南•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0(3):222-224.[2]乔凤伶,冷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研究进展•成都医学院学报,2010,5(4):342-346.[3]单靖珊,张树林•乌司他丁临床应用进展•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6):658-659.[4]陈炎堂,区秀丽,汪海芹•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58例疗效观察•药物与临床,2011,18(5):46-47.[5]全惜
7、春,靳晓利,刘杨.乌司他丁治疗小儿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研究•药物与临床,2009,6(33):59-6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