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0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静滴甘利欣并口服自拟中药汤剂)90例,对照组(静滴甘利欣)70例。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lOOu/1,其中小三阳(HBsAg.HBeAb.HBcAb阳性)65例,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95例,HBsAg.HBcAb阳性5例,所有病例血清HBVDNA>2X105copy/mLo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与对照组75例,2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无差异(P>
2、0.05),具有可比性。1.2排除标准所有病例均排除以下可能存在的伴随诊断: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肝细胞癌、HCV病毒感染、HIV病毒感染、药物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病、YMDD变异,并排除正在进行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患者。1.3治疗方法1.3.1对照组给予甘利欣30mL(150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中,维生素C3.0g、肌昔0.4g、门冬氨酸钾镁3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肝泰乐2片(40mg),每日3次。1.3.2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剂。方剂组成为:木香10g,药用炙黄英30g,砂仁5g,生白术2
3、0g,茯苓20g,山药10g,半夏10g,柴胡10g,郁金10g,甘草6g,丹参20g,赤芍20g,茵陈30g,陈皮10g,白花蛇舌草30g,潞党参12g,垂盆草25g,田基黄15g,虎杖15g,板蓝根15g,山梔子8g,淮山药15g,谷麦芽15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且根据患者不同病症而适当调整。2组患者均以半年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1.4疗效观察1.4.1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主要症状缓解,肝脾肿大较前缩小,肝功能好转;无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无改善,肝功能异常。1.4.2检测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
4、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白球蛋白比(A/G)02结果2.1临床疗效治疗组90例中,显效68例(占75.6%),有效17例(占18.9%),无效5例(占5.5%),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75例中,显效22例(占29.3%),有效30例(占40.0%),无效23例(占30.7%),总有效率为69.3%o经统计学处理,2组间显效率、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2.2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情况见表1O3讨论乙肝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
5、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o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1]。对一项684例慢性乙型肝炎的前瞻性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估计年发生率为2.1%[2]。研究显示:乙型肝炎慢性化主要由于人体免疫应答功能低下[3]。中医学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属“黄疸”、“胁痛”等病证范畴。多因正气不足,热毒、湿热侵及肝,久则气病入血,导致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血瘀热毒蕴结。根据《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理论,本病病位在肝,与脾关系密切。治疗予以健脾益气、疏肝活血、
6、清热化湿解毒。“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不足是乙肝发病的基础,故该方重用黄英、白术、山药健脾益气,扶正固本;方中柴胡、郁金疏肝行气;丹参、赤芍活血化瘀;茵陈、白花蛇舌草、虎杖清热解毒化湿,诸药合用达到瘀血得化,气滞以行,毒邪得清的目的。本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参考文献:[1]梁晓峰,陈园生,王晓军,等.中国3岁以上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2005,26:655.[2]LiawYF,TaiDI,ChuCW,etal.Thedevelopmentofcirrho
7、sisinpatientswithchronictypeBhepatitis:aprospectivestudy[j].Hepatology,1988,8:493.[3]骆抗先•乙型肝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54.(责任编辑:王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