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17540
大小:4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8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恩格菲联合顺铂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XX大学毕业论文恩格菲联合顺钳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分析姓名:2014年6月25日恩格菲联合顺钳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分析作者:周锡建,唐新宇,李相勇,范晓强,周仁贵【关键词】恩格菲;顺钳;恶性胸腹腔积液恶性肿瘤患者如出现恶性胸腹水,常提示预后不良,其中位生存期由几周至几月,1年生存率<10%,积液复发治疗是其主要难题。现我们联合应用恩格菲(高聚金葡素)和顺钳(DDP)胸腹腔内注药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2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L1临床资料2001年1月〜2005年3月我科共收治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76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3例,年龄25〜79岁
2、,中位年龄54.9岁;均经病理学、细胞学、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引起的恶性腔积液。其屮恶性腔积液35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肺癌21例(非小细胞肺癌18例,小细胞肺癌5例)、乳腺癌1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1例。恶性腹腔积液41例,男性24例,女性17例,其屮胃癌17例、大肠癌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阑尾癌1例、肝癌6例、胆管癌2例、胆囊癌1例、胰腺癌3例、卵巢癌2例、原发性腹膜癌1例,按PS评分在2~4分之,间。1.2治疗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恩格菲联合顺钳组(A组)、顺钳单药组(B组)和恩格菲单药组(C组)。A组:其27例,胸腔给药:(1)常规胸穿,尽量抽净胸
3、腔积液;(2)恩格菲5000u、顺60mg加入0.9%氯化钠40mL稀释后注入胸腔,注入后多次变换体位使药液与胸膜广泛接触,每周1次,4次后评价疗效和副反应。腹腔给药:(1)常规腹穿,尽可能抽净腹腔积液;(2)恩格菲5()()()u>顺钠60mg加入0.9%氯化钠40mL稀释后注入腹腔,注约后嘱患者多次变动体位,以使药物与腹膜表面充分接触,每周1次,4次后评价疗效和副反应。B线:26例,方法同前,仅注入顺钳60mg和0.9%氯化钠40mL。C组:23例,方法同前,仅注入恩格菲5OOOuo1.3疗效标准按WHO标准[2]。2结果2」疗效三组疗效比较A组冇效率92.6%,B组冇效率57.
4、7%,C组冇效率56.5%,见表1。表1两组疗效比较A组明显优于B、C组,P<0.01;B组与C组无差异,P>0.052.2不良反应按WHO不良反应分度标准[3],三组均无III度以上不良反应,未见肾脏毒性。A、C组主要副反应为发热,多在37.5°C〜38.5°C,使用非帑体类退热药物后在2天内消退;B组主要副反应为全身不适和I、II度胃肠道反应为主。3讨论目前治疗可分为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因80%的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KPS评分>2级,已不能耐受全身化疗,同时其原发肿瘤常对全身化疗不敏感,故局部治疗(胸腹部腔内穿刺抽液+注纱)仍是冃前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效果最好的方法,有效率达50%〜
5、80%。我们采用恩格菲联合顺钳胸腹腔注药治疗方法,92.6%的患者胸腹腔积液得到较为满意的控制。常用的腔内注射药物冇化疗药、生物反应调节剂。顺钳是一种常用的腔内注射化疗约物,有双重的烷化剂作用,能抑制DNA合成,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其可⑴直接杀伤肿瘤细胞:顺钳注入胸腹腔后其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比血浆大4倍,其峰浓度(CPK)比血浆高22倍,能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并在腔内维持较长的有效杀伤浓度[5];(2)闭锁胸腹腔:顺钳可使胸腹膜间皮细胞纤维化、小血管闭塞以减少恶性渗出;(3)毒副反应轻:顺钠注入胸腹腔后,因不易通过胸腹腔屏障,具药物清除率远远低于体循环,其副反应轻。作者
6、采用顺钳60mg腔内注射胸腹腔积液控制率为57.7%,其与有关文献报道-•致[6]。恩格菲是从金葡菌的代谢产物中提取的生物反应调节剂。其可(1)增强免疫作用:恩格菲能激活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诱导NK细胞活化,诱导T细胞的分化增殖,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7];(2)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恩格菲能诱导产生大量细胞因子(IL、IFN、TNF、GCSF),升高口细胞减轻药物副作用;⑶抗肿瘤作用:恩格菲能并直接杀伤积液及胸腹腔膜内的恶性肿瘤细胞,而不损伤止常细胞;(4)闭锁胸腹膜腔:恩格菲可直接刺激胸腹膜腔内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其释放成纤维细胞刺激因子,引起胸腹膜纤维化而闭锁胸腹腔。同时恩格菲含
7、有游离凝固酶,能和凝固酶原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后者具有凝血酶样活性,使纤维蛋口转为不溶性纤维蛋口,减少恶性渗出;恩格菲和顺钳等化疗•药物冇协同作用,能改变抗癌药物的化学敏感性。【参考文献】[1]汤钊酋•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439441.[2]陈贵廷,薛赛琴.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科技岀版社,2001.123148.[3]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30.[4]宋怒平,杨锡贵.临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