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87591
大小:52.6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2
《护士情绪劳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护士情绪劳动论文摘耍:从事表层扮演与更高的情绪耗竭相联系,而深层扮演相比之下产生的负面效应更少。因此,医院可以给护士一些相应的培训或是干预,提高护士从事深层扮演的能力。护士对自己工作的认同,护士角色的内化也很重要,通过对角色的认同和内化,可以减少被迫伪装或隐藏真正情绪的需要。因此,医院如果能授予护上适度的决定权,引导护士工作的投入程度,也可以减缓工作中的情绪压力,降低护士的情绪耗竭体验。情绪劳动(EmotionalLabor)这一概念最早由Hochschild(1983)提出的,他认为情绪劳动是“管理感觉以创造岀一种公众可观察的面部和身体表现”[llo之后学者们从
2、不同的角度來探讨情绪劳动的内涵,但至今对情绪劳动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本文结合研究目的,把护士情绪劳动定义为:“医院护士在与患者互动时,调控情绪以表达出医院期望情绪的过程。”已有研究表明,很多时候员工所体验的真实情绪与其工作角色是不相符的[2]。为了使自己的情绪符合组织和社会的规定,他们不得不采取一些方式来改变自己现有的情绪。按照Hochsch订d的观点[1],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表层扮演(surfaceacting),另外一种是深层扮演(deepacting)oMorris和Feldman(1996)指出表层扮演是没有实际感受到的假装情绪,是“消极信念下的行
3、为”;而深层扮演是服务提供者因为深深认同或有实际经验而想去表达的情绪状态,是一种个人的内在感受[3]。情绪劳动会对员工造成一些影响,情绪耗竭就是最常被引证的情绪劳动结果之一。情绪耗竭是一种损耗和疲劳的状态,是工作倦怠的最主要的成分[4]。在表层扮演中,个体所体验到的情绪与个体所表达的情绪的不一致,会使员工体验到情绪失调,而研究表明情绪失调是与情绪耗竭直接相关的[5][6]。Bono&Vey(2005)研究也表明,表层扮演与情绪耗竭呈正相关,而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7]。深层扮演对情绪耗竭的影响研究尚不一致,Bono&Vey(2005)指出深层扮演对情绪耗竭较之于表
4、层扮演更小[7]。而Johnson&Spector(2007)则认为深层扮演与情绪耗竭呈负相关[8]。PhilippA&SchUpbachH(2010)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深层扮演从长期来看可以减少情绪耗竭[9]。情绪劳动的概念于1992年由PamSmith[10]首次应用于护理职业。Kahn(1993)也曾指出关怀工作者(如护士和社会工作者)更容易遭遇情绪耗竭,因为在工作屮,他们需要更为频繁的进行情绪劳动[11]。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对护士的情绪劳动研究相对缺乏。而本研究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护士情绪劳动及其对情绪耗竭的影响,并基于已有研究提岀一些建议。综上所述
5、,我们提出了以下两个假设:H1:护士情绪劳动中采取的表层扮演与情绪耗竭正相关。H2:护士情绪劳动中采取的深层扮演与情绪耗竭负相关。1•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木研究从浙江省内不同医院护士中抽取样本进行访谈,对情绪劳动量表进行了修订,然后用于绍兴地区和金华地区5所医院护士进行止式施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502份,回收466份,回收率92.8%,有效问卷453份,有效率97.2%,冋收有效率为90.2%。1.2研究工具1情绪劳动问卷采用修订的Brotheridge&Lee编制的情绪劳动问卷(ELS),问卷包括6个维度:频繁性、强度、种类、持续时间、表层扮演和
6、深层扮演。应用ELSZ前对其进行修订,经过信效度检验,得其总问卷Cronbach'sa系数值为0.8698,各维度的a系数从0.6569到0.7485,问卷的信度良好。1.2.2情绪耗竭量表采用MBI量表中的情绪耗竭部分的9个项冃,Cronbach,sa值为0.91,信度良好;问卷采用Likert七点量表,以0〜6表示:从0二没有到6二每天都有。1.2.3数据处理采用SPSS11.5和Amo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2.结果2.1情绪劳动及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护士情绪劳动及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护士的情绪劳动和情绪耗竭状况负荷较重,属于中等偏上。相
7、关分析结果表明,情绪劳动与情绪耗竭存在显著正相关;情绪劳动强度和表层扮演与情绪耗竭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而深层扮演与情绪耗竭之间无显著相关;情绪劳动持续时间、频率、种类与情绪耗竭之间也无显著相关关系。2情绪劳动对情绪耗竭的冋归分析为了进一步研究情绪劳动与情绪耗竭之间的关系,把婚姻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作为控制变量,情绪劳动各维度为自变量,情绪耗竭为因变量进行层次回归分析。由于婚姻和编制为类别变量,在导入回归分析时先把它们转化为虚拟变量。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基础上,情绪劳动各维度对情绪耗竭解释量为&6%。情绪劳动的六个维度中,只有表层扮演的预测作用达到了显著水
8、平(=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