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599285
大小:2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1
《新媒体运用研讨班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市领导干部新兴媒体运用与舆论引导专题研讨班经验交流材料学习班基本情况今年10月11日至15日,受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举办了北京市领导干部新兴媒体与舆论引导专题研讨班。来自北京市各部门的54位局级和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学习。11日上午,研讨班在明德新闻楼举办开班仪式。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牛维麟教授、党委组织部部长高德步教授、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倪宁教授、北京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副处长郭庆等出席仪式并讲话。牛维麟教授向学员们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光荣历史,强调人大新闻学院是新中国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新闻传播领域重要的思
2、想库,曾顺利完成多次各级政府委托的培训任务,拥有雄厚的师资。中国人民大学秉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积极冋报社会,本次专题研讨班就是最新的一次尝试,希望能为领导干部“善用、善待媒体”提供帮助。倪宁教授在欢迎辞中表示,如何把握新兴媒体、进行舆论引导亟需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人大新闻学院在胡锦涛总书视察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正在为此做出积极探索并努力以学术贡献社会。研讨班上,人大新闻学院组织专家教授就與论规律与引导、舆情监测与分析、网络意见管理、网络互动与信息发布、微博与移动媒体、新媒体下的危机管理等内容进行了专题授课;组织了专题研讨和新闻发布情境模拟演练。经过五天的学习,研
3、讨班圆满结业。常务副院长倪宁教授、北京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处长吴兵、学院党委副书记胡百精副教授出席结业仪式并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倪宁常务副院长指出,高新科技推动社会进步,新兴媒体涌现,新闻传播环境日益复杂,因此有必要从理论高度对此进行概括总结,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更多贡献。本次研讨班采取专题辅导和交流研讨等形式,旨在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预防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及舆情应对的措施,切实提高各级各有关部门和相关领导干部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通过一周的新兴媒体专题培训,学员们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果仅限于对新兴媒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了解一点,仅限于对网络舆情应对的重要性和
4、紧迫性认识一点,仅限于对舆情危机采取堵、删、躲、瞒、拒、托、拖等被动处理方式,是远远实现不了危机处理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的。特别是通过分组讨论,以及分别扮演新闻发言人和记者两个角色,对经济观察报记者报道公司交易内幕遭警方网上通缉、济宁弃婴事件以及京藏高速大堵车等四个舆论焦点,进行情景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实战演练,切身体会到作为领导干部善待媒体和善用媒体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参加培训的学员们普遍反映,此次研讨班虽然时间短、安排紧,但是内容新、形式活,信息量大、实用性强,贴近实际、贴近基层,是一次难得的思想提高、理念提升的机会,是一次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是一次传经送宝、有用
5、管用的培训。大家建议,办班的思路上还可以再开阔一些,如〃走出去〃培训等;办班形式上还可以再活泼一些、新颖一些,如增加更多的模拟演练、专家现场点评等。大家希望,今后多举办类似这样主题鲜明、内容实用的研讨班,扩大办班规模,创新培训方法,更好地帮助我市各级领导干部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新闻报道水平和舆论引导能力。本次研讨班还主要表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变〃综合培训〃为〃专题研讨〃。把身处新媒体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应对一线的全市行政执法和维稳工作主要单位领导和各区县宣传部长们集中起来,专门学习研讨新兴媒体应对和舆论引导、新闻应急工作,主题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较强,是干部培训
6、形式的一种探索和创新。二是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改变传统重教学、轻实践的倾向,所有课程安排和讨论题目均突出实践特色,既有理论阐释,也有案例分析;既有课堂教学,又有交流研讨;既有应对策略,又有工作技巧,使学员们听了能懂,学了能用。研讨班上,还结合近期媒体关注的热点事件模拟进行了新闻发布会演练,让每位学院经历了“实战考验”0三是变〃单一办班〃为〃联合承办〃。此次研讨班打破政府机关培训界限,由市委组织部和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联合组织承办,分工明确、协调有力,效率和效果明显,为今后举办类似培训探索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结合XX工作的一些认识和看法当前,北京的XX形势总体平稳。同时我
7、们也清醒地认识到,XX问题作为各种社会孑盾的综合反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形势紧密相联,它伴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今后一个时期,XX工作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困难因素增多,任务仍很艰巨,形势不容乐观。在全市XX维稳工作中,我们发现网络舆情、媒体炒作对社会稳泄的影响大大增加。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客观存在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弱势群体的相对剥夺感和挫折感上升,导致社会矛盾凸显。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题发挥、借机宣泄情绪和不满,大量未经证实或认真分析的看法借助网络发酵、扩散、放大,从而频繁诱发“网络群体性事件”O而一些新闻媒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