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576797
大小:40.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10-11
《自然资源保护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法第一节概述一、自然资源(一)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可以为人类生存发展产生经济价值、增益造福的那部分自然环境。1、具有可使用性。2、范围是可变的。3、具有整体性。(二)自然资源的分类:1、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各种矿物。2、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动植物。3、恒定自然资源如太阳能。(三)自然资源保护的意义(四)自然资源保护的中心内容让可再生资源增殖扩大;让不可再生资源最好利用;让恒定资源永续利用。二、我国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我国自然资源状况特点(二)我国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方针政策三、
2、自然资源保护法自然资源保护法是关于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四、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法体系第一类是宪法性法律规范第二类是综合性法律规范第三类是单项性法律规范第二节土地资源保护法一、土地和土地资源(一)土地是由气候、土壤、地貌、岩石、水文、动植物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二)土地资源1、地理位置固定性2、数量的有限性3、不可替代性(三)中国土地资源问题(四)土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二、土地资源保护立法概况三、土地保护的法律规定(一)确定土地保护是基本国策(二)土地的权属规定1、土地所有权实行公有制除部分
3、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外,大部分归国家所有。2、国家土地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行使。3、农民集体土地的确权。4、国有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制度5、农民集体土地主要通过承包使用(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1、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据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原则3、与其他规划的关系4、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依据(四)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1、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2、对改变土地用途实行管制(五)切实保护耕地1、耕地数量总体控制2
4、、省级政府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3、耕地保护重点是基本农田4、实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5、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使用土地6、严禁抛荒。7、破坏土地者复垦8、保护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六)土地开垦1、必须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七)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1、建设用地必须申请使用国有土地2、严格实行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3、严格规定征地审批权限4、征用土地给予补偿。5、征用菜地交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6、加强对农民兴建住宅基地的控制(八)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九)临时使用土地第三节水资源保护法一、水资源和水资源保护(一
5、)水资源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并能恢复的淡水的总称。(二)水资源状况1、世界水资源状况2、我国水资源状况(三)水资源保护二、水资源保护立法概况三、水资源保护法律规定(一)水资源的所有权1、水资源归国家所有。2、农业集体组织所有的水塘、水库中的水,属于集体所有。(二)开发水资源的原则1、统筹兼顾2、居民生活用水优先3、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4、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三)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制度1、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2、用水实行许可证制度和收费制度(四)保护地下水资源1、在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实行。2、开采量不
6、应超过补给速度。3、开采造成损失的,补救、赔偿损失。(五)水域和水工程保护1、水道的保护2、水工程的保护第四节矿产资源保护法一、矿产资源及分类(一)矿产资源涵义指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二)矿产资源分类二、矿产资源特点1、有限性2、不可再生性3、分布不均匀性三、我国矿产资源状况四、矿产资源的法律规定(一)矿产资源所有权1、矿产资源国家所有。2、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不受土地权属的影响3、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4、国家保障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二)探矿权和采矿权1、勘查、开采实行许可证制度
7、2、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3、矿产资源实行有偿开采制度(三)矿产资源保护措施1、方针2、对矿产资源开采实行严格审查3、对特定矿区和矿种实行计划开采4、对共生矿、伴生圹实行综合开采5、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四)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要保护环境第五节森林资源保护法一、森林和森林资源(一)涵义森林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林地面积、树种及木材蓄积量的总称。(二)森林的功能(三)森林的分类(四)我国森林资源状况二、森林保护三、森林资源保护的立法四、保护森林的法律规定(一)森林所用权1、森林资源所有权实行公有制。2、林木所有权国家、集
8、体、个人都可享有所有权。3、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林地所有权公有,使用权可由个人享有。(二)林业建设方针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三)提高森林覆盖率1、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2、规定森林覆盖率奋斗目标3、规定植树造林责任制4、对新造幼林组织封山育林5、谁造林谁受益(四)控制森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