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410398
大小:39.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0-08
《中国环境公众参与回顾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环境公众参与回顾与展望贾峰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2008年12月30日中国环境公众参与回顾与展望中国环保35年与改革开放30年信息公开与知情权公共政策制定与表达权NGO发展与结社权公众环境权益维护与监督权未来展望中国环保35年与改革开放30年与改革开放同步环境立法和制度建设环境执法与机构建设环境宣教与意识提高环境维权与公众参与信息公开与知情权环境信息公开立法幻灯片8环境状况公报空气质量周报空气质量日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企业环境信息公开(CSR)公共政策制定与表达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0年)《
2、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2001年)《规章制定程序条例》(2001年)《环境保护法规制定程序办法》(2005)《环境保护法规制定程序办法》第十条:起草环境保护法规,应当广泛收集资料,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召开讨论会、专家论证会、部门协调会、企业代表座谈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第十三条:环境保护法规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可以公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环境保护部门规章影响贸易和投资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对外通报程序,公布征求意见稿环境保护法规的
3、征求意见稿,可以在《中国环境报》和总局网站等媒体公布。第十八条:在审查过程中,法规司认为环境保护法规草案送审稿涉及的法律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法规司可以组织实地调查,并可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取意见。 环境保护法规草案送审稿创设行政许可事项,或者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有关机关、组织或者公民对其有重大意见分歧的,法规司和负责起草工作的司(办、局)可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也可以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NGO发展与结社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1978)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1992
4、,2003)中华环保联合会(2005)自然之友(1993)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1995)徐州绿色之家(1999)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1996)世界自然基金会(1961,1980,1996,2007)NGO发展与结社权总体状况:截至2007年底,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已经超过38.69万个,其中社会团体21.16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7.39万个,基金会1340个。目前,仍以每年10%-15%的速度在发展。吸纳社会各类就业人员456.9万,固定资产总规模约682亿元人民币,总收入约1343.6亿元人民币。(中国民政
5、部副部长姜力19日“中国社会组织论坛(2008)”,新华网北京12月19日电)环保NGO总体状况:截止到2008年10月,全国共有环保民间组织3539家(含港、澳、台地区250家)其中,由政府发起成立的环保民间组织1309家,学校环保社团1382家,草根环保民间组织508家,国际环保组织驻中国机构90家。注册机构:民政、工商、校方、游离(《中国环保NGO蓝皮书》,中华环保联合会,2008)NGO发展与结社权人员:28.9%的环保民间组织没有专职人员;46.5%的环保民间组织其专职人员在1~5人之间;资金来源:政府、会
6、员费、会员或社会捐款,其中近26.0%的组织有固定的资金来源工作领域:宣传教育、野生动物、海洋、湿地、森林、草原、河流、沙漠化防治、电子垃圾回收、节能减排、气候变化等组织治理:章程(90%)、理事会(70.2%)、年度报告(70.7%)、绩效评估(70.4%)、民主管理(《中国环保NGO蓝皮书》,中华环保联合会,2008)NGO发展与结社权长江禁伐天然林藏羚羊保护圆明园防渗工程环评听证环境公益诉讼绿色年度人物评选节能20%公民行动少开一天车NGO发展与结社权走出婴儿期注册与引导从精英管理到专业管理资金的稳定性活动的深
7、入和专业化活动的传承性信息公开及信用危机公众环境权益维护与监督权公民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有权监督、检举和控告。(《环境保护法(试行)》第七条,1979)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环境保护法》第六条,1989)环保举报热线(12369)群众来信来访环境诉讼(公益诉讼)公众意见听证会(行政许可听证)公众意见听证会《行政许可法》(2003年)《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2004)《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
8、年)《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公众意见听证会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下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一)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二)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