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ID:43208315

大小:1.09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02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_第1页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_第2页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_第3页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_第4页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杨振宁杨振宁:美籍华人,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1938~1944年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求学,1948年哲学博士学位。1958~1979年获六所院校的理学博士学位,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以来杨振宁多次到中国,对中国的科技政策提出许多很有建设性的重要建议。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还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和留学生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著有《基本粒子发现简史》等。作者简介读准字音几乎()光纤()趋势()芯片()挠

2、头()聘用()弥补()胆怯()着眼点()jīxiānqūxīnnáopìnzhuómíqiè字词积累无穷无尽:归根到底:与日俱增:层出不穷:创新:弥补:着眼:理解词语没有穷尽;没有限度。归结到根本上。随着时间增长而增长。接连不断地出现。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把不够的部分补足。从某方面观察、考虑。世纪之交,杨振宁先生回顾了近两百年来世界上出现的许多新事物,分析了近两百年,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科”和“技”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进而溯源说明了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文章主旨科:

3、基础科学;技:应用技术。根据文章主旨的提示,我们如何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1~910~17两百年间新事物层出不穷原因: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分析“科”与“技”的关系(1~2)(3~9)(10~13)分析中美两国教育哲学的异同(14~17)因地制宜鼓励创新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中美两国教育哲学的异同美国教育哲学中国教育哲学相同点不同点适应对象及后果学习方式都能鼓励创新对前30%—40%的学生很有益,比较容易成功。对后30%—40%的学生很有益,成才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人竞争跳跃式

4、学习,很有自由度,自己可以探索很多东西按部就班地训练,扎实,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能学到的东西如果是美国学生,就要鼓励他多学一些有规则的训练;如果是一个亚洲学生,他的教育是从亚洲开始的,那么就需要多鼓励他去挑战权威,以免他太胆怯。对于不同对象的学生,应根据受教育背景的不同,区别对待。杨振宁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指出下面的语段中出现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它的作用。我可以随便举个例子:一百年以前,世界的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今天,美国的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到2%,可是他们生产出来的粮食,不仅可以供全美国人食用

5、,还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去。1.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2.有力地说明了“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说明方法下列各句中红色的字、词能否去掉,为什么?1.《财富》杂志说,近30年来新成立的科技公司的总资产,已经接近一万亿美元,而这个增长速度还在与日俱增。2.这两百年尤其是近一百年、五十年来,世界是由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推动着前进的。不能。因为“近”和“接近”都是表示约数的词,使所列的数字更具准确性。不能。“关联”是指事物相互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三个环节是科学、工业和经济。品味语言作者对于“科”与“技”的关系持什

6、么看法?再考考你二者谁更重要些的问题,没有简单答案,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国家制宜。结合你自身素质及学习成绩,你认为自己更适合哪种学习方式?应注意哪些关键能力的培养?阅读附文,加深认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