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详案)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详案)

ID:16740211

大小:1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4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详案)_第1页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详案)_第2页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杨振宁一、教学思路本文是大家手笔,是作者站在科学家的高度,面对世纪之交这个特定历史阶段,分析近二百年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原因,并提出“科”与“技”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进而溯源说明了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中学生作为跨世纪的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不强,借本文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常存好奇之心。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解说的事理,并能联系自身的学习实践作深入地思考。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默读、讨论,在文中圈点批注完成本文的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认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自觉地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三、教学重点、难点

2、1、了解作者解说的事理及怎样解说事理。2、联系自身的学习实践深入思考。3、中美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的差异,这个问题需要学生认真思考。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日的学生是明日国家体系的主人,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地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础,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物理学家、美籍华人杨振宁写的《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所阐释的就是“创新”的问题。(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走近作者杨振宁,美籍华人,1922年出生安徽省,1938—1944年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获硕士学位。

3、1945年赴美求学,1948年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与另一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合作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因此与李政通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以来,他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讲学。分别受聘为北大、科大等八所大学的名誉教授。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还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2、指导学生积累生词归根到底——归结到根本上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3、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事理?(2)作者认为两百年来产生许多新事物的原因是什么?(3)作

4、者由这些原因推测,产生了哪些随想?YibinCityCitytracktrafficplanningisYibincityregionalrangewithintracktrafficsystemofonceintegration,andcitytracktrafficalsoisYibinCityCityintegratedtracktrafficsystemintheofpart,foraccurategraspcitytracktrafficresearchofobject34、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9)回顾近两百年来出现了哪些新事物,并分析出现许多新事物的原因

5、。第一层(1~2)近两百年来新发明屡屡出现,新事物层出不穷。第二层(3~9)分析出现新发明、新事物的原因。第二部分(10~17)循因推测分析世界现状,指出中美科技发展及教育哲学上的差异,鼓励人们创新,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第一层(10~13)说明“科”和“技”的关系第二层(14~17)分析说明中国和美国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的差异。(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引导学生探究文章解说的事理(1)字音几(ji)乎趋(qu)势芯(xin)片挠(nao)头聘(pin)用弥(mi)补胆怯(qie)(2)学生细读课文第3~9段,找出能概括说明两百年来产生许多新事物的原因的语

6、句,并做上记号。(或用自己的话来概括)(第3段中“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3)细读第14~17段,并讨论概括: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有什么差异?完成表格。美国教育哲学中国教育哲学相同点都能鼓励创新不同点适应对象及后果对前30%~40%的学生很有益,比较容易成功。对后30%~40%的学生很有益,成才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人竞争。学习方式:跳跃式学习,很有自由度,自己可以探索很多东西按部就班的训练,扎实,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能学到的东西。(4)第4段综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作用:有力地说明了“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

7、类的生产力”。(5)阅读课文第15段,完成下列问题。①本段主要谈什么问题?(明确:分析中美两国的异同及适应对象)。②中美教育哲学的共同点是什么?(都能鼓励创新)③就学习方式而言,中美教育有何不同?(中国教育的学习方式属按部就班的训练,美国是跳跃式学习)2、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题目文章标题有什么特点?全班深入讨论,并推选代表发表看法。点拨:文题本身就非常大气,“世纪之交”标明了作者的立足点在整个20世纪结束和21世纪的开始,表明文章既要回顾过去一个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更要展望21世纪科学的发展。没有科学家的风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