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127808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7
《探寻中国文化的个性——评庞朴《中国文化十一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寻中国文化的个性——评庞朴《中国文化十一讲》在当代中国学术界,庞朴先生无疑是最具彫响力的于者之一。他的马王堆帛书《老了》少《五行》硏究、“火历"探索、思孟五行新考、公孙龙子解析、阴阳五行探源、楚简《五行》新解,以及关于屮国文化起源研究诸多大作,曾在学术界掀起层层波澜,北京的学者多尊称他为“庞公”,不无缘由。最近,中华帖局推出庞公的新作《中国文化十一讲》,读Z再三,益加感叹其学的廊疣之广与堂奥之深。此书是庞公为北人哲学系研究生授课的讲稿,也是将平生研究成果课程化的结晶。庞公先构拟了世界的源头、秩序、结构、范畴、价值观
2、、认识论等这样一个框架,然后提出了全新的理论体系,而其主旨,则是要挑战现行的屮国哲学史研究,这是该书最吸引人的地方。中国文化是世界上为数极少的儿大原牛文明之一,它是在相対独立的地理环境中自发地形成的,很少受到外来文明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屮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必然会有某些鲜明的个性。在“万物的源头”一章中,庞公跳出了盘古开天地、女姻拎土造人Z类的神话俗套,直接用郭店楚简中的《太一牛水》来谈讲中国人的宁宙发牛论:“太一牛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
3、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和辅也,是以成寒热。寒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造物主太一先牛了水,水反过来协助太一生了天,天反过来协助太一生了地;如此转相辅助,先后造就了神明标签:学习方法类别:读书时间、阴阳、四时、寒热、湿燥等。如此复杂的造物运动,可谓旷世未闻,令人叹为观止。郭店简乃新近出土的第一手资料,是地道的中国货,很新,也很权威,中国人思维的独特性,于此可见一斑。以往讲中国人的哲学思、维,往往从阴阳讲起。但是,用阴阳、五行来进行抽象思维,当属比较高的层次,它不可能是人类认识的第一个台阶。在
4、它之前,是否还有更为粗浅的层次?似乎很少有人考虑过这个问题。庞公注意到了《尚书•洪范》的一段天书般的文字,说是天帝曾教给禹一套被称为“洪范九畴”的治国大法:“初一曰五行,次二口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㈠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㈠乂川三徳,次七L1明川稍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这段话想表达什么?五行、五事、八政、五纪、皐极、三德、稽疑、庶征、五福、六极Z间冇何关联?历代注疏家大多随文诠解,不求大旨。庞公认为这段文字反映了中国历史在混沌之后、阴阳与五行之前的那个吋期的思维状态,人们的归
5、纳能力还比较低下,因而呈现出一种“朵乱无章的多五行、五事、八政、五纪等,庞公名之为“杂多二“洪范九畴是标准的杂多思想雹到了殷商,原本是杂多之一的“五行”地位渐次上升,跃居于思想界的中心位置;进入西周Z后,“阴阳”才成为主流思想。庞公进一步指出,《逸周书•文酌解》中的“则有九聚,德有五宗,哀有以忍,乐有三丰,恶有二咎,欲有一极。极有七事,咎有三尼,丰有三频,忍有四教,宝有五人,聚有九酌”一段话,也是把万物分为若干个类,类中包含有数,数再引出子类、孙类等数冃化的亚类:万物被分成不同的类,每一类下分列着一定的数;数又排出新
6、的类,类又带来新的数。其中,数是抽象的,类则比较具体;而数类既使得数具体化,乂使得类抽象化,形成一个介乎抽象与具体之间的东西。于是数和类共同构成了一个适用于天下力物的分类标准,我叫它数类。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时期用数类来规定事物。庞公的这一结论,完全符合学术逻辑,理该如此,堪称是真知灼见!《洪范》这段历来被阿冏吞枣地阅读的文字,屈然蕴藏着如此丰富的索地。“杂多”时代的揭示,激活了人们对屮国早期文明的认识,具有指标性的意义。书中冇些似乎很难说出新意的话题,例如阴阳。西方人好以两点论看问题,而阴阳则成了诠释两点论的最
7、佳例证。而这些问题到了庞公手里,同样能说出新的见解來。《易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圭卜。”这段人人耳熟能详的话,通常的理解是:八标签:学习方法类别:读书时间卦是由太极不断裂变而来的,i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太极生两仪,如同剖西瓜,一分为二,阴阳判分,两者对立。庞公认为这不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阴阳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一种辩证的宇宙图式。“阴阳"木身不是“道”,阴阳的变化和变化之理才是“道二他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不是'两点论'可以概括得了的”,“一阴一阳杯关心的是前景和未来,是动态的,发展的”
8、。太极生两仪的形态,是如同“太极图”那样,“是让两仪相偎相依,相反形成,有始有终,有起有落”。庞公将诸多的发现,作为彰显中国文化个性的支撑。他尽力查找出屮国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Z处,这不是为了如同许多学者所做的那样,讥讽中国哲学的不入流,而是分析其所以如此的合理原因。例如,庞公在谈及“杂多”时代时说:这个时代的思维特征就是抽象而不彻底。在西方人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