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

ID:43037902

大小:100.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9-25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_第1页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_第2页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_第3页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_第4页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_第5页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_第6页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_第7页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_第8页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_第9页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2009版)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6号)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5号)(以下简称《规定》)的要求并结合中医针灸类治疗产品的特点,为指导该类产品临床试验方案的制定和规范技术审查工作,特制定本规范一、规范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管理类别为Ⅱ-6827的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凡有附带功能的仪器(如:附带处方功能),其附带部分另行规定。二、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的定义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是以中医针灸经络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经络穴位

2、进行探测或通过刺激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有助于临床治疗的仪器设备的统称。注:自创穴位、经络等不符合中医传统理论的应提供充分科学证据。三、仪器命名15仪器名称应体现该仪器的技术特征,作用方法和途径,命名规范为:仪器名称=技术特征+途径/方法+“治疗仪”/“针刺仪”。如“激光穴位治疗仪”、“电热针穴位治疗仪”、“红外炙(治)疗仪”等。四、临床试验设计(一)不同分类的临床试验要求1.利用针灸原理开发的新的针灸类器械或在原针灸治疗仪器基础上扩大适应症:应证明其对特定疾病、证候或症状的治疗优于传统针灸治疗,或非劣于传统针灸治疗,但同时

3、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优势。2.在原针灸治疗仪器基础上,以提高疗效或安全性为目的改进的针灸类器械:应证明其疗效或安全性能优于改进前的器械。3.开发与已上市仪器功能主治相同的仪器:应通过临床试验验证该仪器非劣于已上市的仪器或具有同样的安全性、有效性。(二)关于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1.应在以中医针灸经络理论为基础的指导下进行科学设计,能够说明仪器疗效和安全性,试验设计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152.试验开始前,申请人与研究者共同制定临床试验方案,该方案应由研究者与申请人共同商定并签字,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后方可实施。3.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

4、⑴临床试验应当在两家以上(含两家)临床试验机构中进行,同一研究方案的研究机构不少于两家(含两家)。⑵对照组的选择:①对于市场上尚未出现的治疗仪器,或扩大适应症的治疗仪器,必须与公认规范的传统针灸治疗方法对照。②在原针灸治疗仪器基础上改进的器械,对照应选择改进前的器械。③开发与已有上市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功能主治相同的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必须与已上市仪器进行对照,对照仪器的效应不应低于空白对照效应。⑶样本量:①对于市场上尚未出现的针灸类仪器,其疗效非劣于或优效于传统方法治疗,样本量应根据统计学原则计算,并结合安全性评价的考虑。

5、15②在原仪器基础上,以提高疗效或安全性为目的改进开发的仪器,要证明其疗效优于改进前的仪器。样本量应根据统计学原则计算,每中心试验组最低样本量不少于30例。③与已上市仪器功能主治相同的仪器,应证明其疗效非劣于已上市仪器,其样本量应根据统计学原则计算,每中心试验组最低样本量不少于30例。④预期适应症中的不同的中西医病证,应分别根据统计学原则计算。⑷盲法:应尽可能地采用盲法。无法实现过程盲法时,应在盲态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结果评价。⑸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要制定受试者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⑹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应当针对具体受试仪器

6、的特性及所治疗疾病特点,选择公认的指标和评价体系进行科学设计。⑺对临床试验的适应症、适用范围、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应有明确的表述,对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和副作用应有相应的处理方案。⑻15设计统一的、规范的临床试验病例报告表、知情同意书和研究者手册等相关技术文件。⑼数据资料应集中管理与分析,建立数据传递与核查程序。⑽制订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方法,制订完善的仪器操作规范。⑾制订临床试验的统计分析计划。(三)临床试验总结报告临床试验总结报告应与试验方案一致,内容应包括:1.不同治疗组间的基本情况比较,以确定可比性。2.随机进入

7、各治疗组的实际病例数,分析中途剔除和脱落的病例及剔除理由。3.采用正确的统计方法对临床试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用文字、表、图及P值和/或95%的可信区间,表达各治疗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对不良事件的总结分析,对器械的安全性进行评价。5.临床试验效果的综合分析及结论。注:15仪器预期用途的描述应体现到具体的中医病名、证候、症状及或西医病名。如:“缓解轻中度膝骨关节炎(阳虚寒凝型)疼痛效果较好”,“协助治疗糖尿病(血瘀证)”(四)临床试验单位资质与资料保存1.临床试验参加单位应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专业科室。2.承担该项临床

8、试验的主要研究者必须具备该专业特长、资格和能力。3.临床试验单位应保证将数据准确、完整、及时、合法地载入病例报告表。4.临床试验完成后,主要研究者必须根据统计结果写出总结报告,签名并注明日期后送申请人。病例报告表作为原始资料,作任何更正时不得覆盖原始记录,只能采用附加叙述并说明理由,由做出更改的研究者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