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ID:42720726

大小:321.49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9-2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_第1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_第2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_第3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_第4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考点1

2、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君主专制的强化1.西汉:中枢权力开始分散。(1)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刘邦是历史上第一个庶民皇帝,他手下大臣大多为布衣平民,被称为“布衣将相”。汉武帝时更是有意提拔平民出身的人当丞相,这就降低了当丞相的门槛,降低了丞相的地位。(2)汉武帝设中朝(内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担任尚书令、侍中等,以削弱相权,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变成单纯的执行机关。2.东汉至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体制。3.隋唐:三省六部制,相权被

3、一分为三。(1)分工:①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政令。②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③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运作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3)特点:相权36三分职权分明节制君权(4)评价:相权被分割为三部分,这样可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36①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②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36③

4、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4.宋朝:二府三司,继续分割宰相权力。宋初以“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为最高行政机构,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的正式官名,简称“同平章事”。同时,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枢密使有调兵权但无领兵权);设三司使(户部司、盐铁司、度支司)分割宰相的财权。行政、军事、财政相互平行,分别由皇帝直接统属,军权、财权被完全从相权中分割出来。5.元朝:一省二院,相权反弹。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六部归入中书省;枢密院掌全国军事;36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元朝后期

5、,宰相权力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威胁皇权。二、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中央集权的加强1.汉朝(1)郡国并存:汉高祖平定天下后,吸取周朝和秦朝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的地方行政体制。这些同姓诸侯国在汉初稳定局势和平定“诸吕之乱”的过程中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后来,封国日益强大,威胁中央政权,汉景帝时酿成了“七国之乱”。经过汉景帝“削藩”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势力被削弱,诸侯王被解除军政大权,只能衣食租税,封国名存实亡。(2)刺史制度:汉武帝后期,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东汉末年,州成为郡的上级机构(刺史改称州牧),地方行政体制由郡、县

6、两级制变成了州、郡、县三级。2.隋朝:隋文帝时减去郡级区划,保留州、县两级制。3.唐朝(1)唐太宗时,依山河形势,分全国为十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时,道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地方体制变为道、州、县三级。(2)唐朝中叶遭遇了“安史之乱”,叛乱平定后,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掌握行政、财政和军事大权,后发展成为藩镇割据的局面,一直延续到唐朝灭亡,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五代十国实际就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4.北宋(1)措施:36政治削实权军事收精兵财政制钱谷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由中央派出文臣做地方官,派通判负责监督抽调各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禁军分

7、别划归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统领,但调兵权划归枢密院,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各路设转运使,把地方赋税绝大部分运送中央,地方只保留少部分用作开支36(2)影响:从权、兵、钱三方面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避免了唐末五代以来武人割据、地方官权力过大的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但矫枉过正,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打击,军队战斗力减弱;冗官、冗兵、冗费导致国家财政危机。5.元朝:行省制度。36(1)内容: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京畿周围(称“腹里”,今京津晋冀鲁一带)由中书省直接管理,西藏由中央宣政院直辖,边

8、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宣慰司直属于宣政院)。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2)意义: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各民族交流和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加强;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三、官僚体系的建设机制——选官制度的健全1.世官制(先秦时期)——按血缘和门第做官。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也叫世卿世禄制。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按照宗法血缘关系世代36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