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

ID:42702956

大小:12.2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0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_第1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_第2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_第3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_第4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成正比例的量【教学目标】1.经历正比例意义的构建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并理解成正比例的量,能初步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的实例。2.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3.发展观察分析,分析交流,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初步渗透函数思想。【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概括出成正比例的概念。【教学准备】教师4个相同的烧杯,学生每组一个烧杯,一张实验数据单【教学过程】一、观察比较,认识两

2、种相关联的量1.出示4个同样烧杯,装有不同体积的水。(1)提问:实验桌上有什么呢?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汇报:(4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从左往右看水的体积不断增加,水的高度也不断增加。)2、提问:水的体积与高度有关吗?3、小结: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我们称为“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二、探索交流,归纳正比例的意义1、师:在科学研究及分析问题时,常常用数据来说明。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通过实验完成表格中相应数据的填写。(1)认识1格水的体积是多少毫升?(2)学生分组实验,填写数据。高度

3、/格体积/ml评析:数学课上展现给学生科学实验的方法,要求学生适当参与动手记录,使数学和科学知识相互渗透,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2、观察变量(1)根据上面统计表,小组讨论:它有哪几种量呢?体积和高度这两种量有变化吗?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2)汇报:水的体积增加,高度也相应增加。水的体积减少,高度会相应降低。3、引导研究定量(1)思考:看着统计表的这两种量,你还能想到什么?(2)体积与高度的比值都是25,是一定的,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意思呢?板书:体积÷高度=底面积(一定)4.认识成正比例的量通过实验

4、,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高度增加,体积随着增加;高度减少,体积随着减少,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我们就说:体积和高度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小组内说一说:水的体积和高度有什么关系?水的体积和高度为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5、揭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成正比例的量。(板书:课题)6、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出示“做一做”情境图,问:图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7、比较、归纳水的体积与高度,路程与时间都是成正比例的两种量,比较它们的共同点,你能说说什么样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吗?出

5、示定义,齐读概念。出示字母公式=k(一定),你能说说这个式子的意思吗?评析:观察――讨论――再观察――再讨论,一环扣一环教学,分小组让学生充分参与,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三、引导举例,强化认识1.举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2.讲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相关联的量,有的成正比例,有的相关联,但不成比例。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要看这两个量的比值是否一定,只有比值一定,这两个量才成正比例。评析:学生举成正比例的量的生活实例时,容易在表述中出错,教师举例提示,让

6、学生强化对概念的认识,感受到学习知识需要严谨的态度。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罗力的身高和体重。(2)长方形的长不变,长方形的面积与宽。(3)作业本总页数一定,使用的页数和剩余页数。(4)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5)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的平方。2、挑战智慧: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树高和影长成正比例吗?你是依据什么做出判断的?(中午12时除外)评析:出示习题,数的关系可转化为生活的情形体现,生活的情形可简化为数的关系解决,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简洁之美

7、,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五、畅谈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满意吗?六(3)班的总人数一定,满意的人数和比较满意的人数成正比例吗?为什么?六、拓展延伸想一想,我们把例1的实验结果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正比例关系的图像会是什么样的呢?教学反思:让学生感受、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形成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概念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一般也是一节课的新授的主要例题。概念的形成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辨别而抽象、概括出概念的过程,因此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就是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规律。1、通过初步观察、实验、计算感知概念。将例

8、1调整两步,先初步感知两种相关联的量,在实验计算,进一步感受“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随着增加”以及比值不变,为后面学生发现水的体积和高度的变化规律提供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课堂学生表现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学生发现、归纳规律的时间短了,语言组织也比较到位。因为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有挑战性的问题,稍微改变一下学习方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效果明显。2、强化认识,正确建模根据教学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