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682713
大小:24.1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0
《培优补差经验交流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培优补差”经验交流坡家初中中考工作是初中阶段对学校教学工作质量的总的验收与评价.在2007年的中考中,我校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为了确保我校在新的一年的中考中取得优良成绩,继续要在上级领导及本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要通过抓各项管理,严控教学常规,积极做好班级工作,认真探讨教学思路,特别是在“培优补差”的工作方面,在借鉴以往中考复习工作经验的同时,继续要探讨新的教学工作方式方法,它将是我校在来年的中考中,使教学成绩从整体上升一个新的台阶的关键。今天,就这一中考复习工作的重点,结合2007年中考复习工作中的具体做法,现将在这里与各位领导、老师共同探讨、交流,达到共同发展,共
2、同促进的目的。一、我校领导重视,强化“培优补差”工作在这一工作上,我校领导及各科教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务实的原则。学校召开了一次九年级任课教师的动员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培优补差”。研讨会上,班主任首先结合本班学生平时的表现,各类考试中的综合成绩,就如何应对中考从整体上做务实评价,并提出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各科教师对所授班级学生就本科目的学习状况做了分析,他们的分析十分中肯的,十分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在各个科目中的不同状况,如:有偏科严重、有不重视英语、在某科上是特长生而在某科上又是差下生……等种种实际情况,各科目的老师将优等生和差下生的名单列
3、出,学校再通过学生的整体状况,确定了一个优等生大名单(以校为单位)和差下生小名单(以班为单位),制定了一个工作目标:大名单中的学生力争全县前100名,小名单中的学生力争全县前1000名,即力争上中考线。我校的这次会议为“培优补差”工作找准了奋斗的目标,前进的方向。九年级任课教师的心里也明确了中考复习工作中工作的中心。二、“培优”工作的具体做法学校大名单中的优等生是各科综合成绩都优秀的学生,如何完成他们力争全县前100名的目标,必须上中考线不能出现失误,因而各科教师要努力解决这部分学生在本科目中的特长生“吃不饱”的现象。各科教师对这部分学生提出了高标准,帮他们制定了冲击中考的
4、目标,从方方面面都严格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辅导工作,即“培优”工作是不能忽略的,否则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会滋生出一种懒散思想,陶醉在自我满足的境界中,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各科教师在课堂上让他们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在复习中,让他们在课堂做一名教师的小助手,讲解一些知识内容,这就要求他们掌握知识不但要有广度,而且要有深度,这种做法从侧面极大的鼓励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课后要求优生不要满足于课堂教学,在课后的强化练习中,从知识的深度,解题的技巧等教学层面出发,追求更高的学习效果。此外,任课教师给他们适当施加压力,即给他们施加不断前进的动力,采取了对他们另外布置训练题,使他们感
5、到他们的学习状态仍然存在很大的危机感。三、“补差”工作的具体做法中考整体成绩徘徊不前,其主要根源在于“补差”工作没有做到实处,在复习工作中没有抓到位,甚至有些教师在思想上存在着将他们放弃的意识,认为他们上高中没有希望,在中考复习中放之任之,其实,这种做法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首先,他们的那种懒散,甚至调皮捣蛋的学习行为,会影响学生中考前的学习风气;其次,他们因为老师放松了要求,无所适从,就会犯一些毕业生毕业前的通病(相互留言、聚会、休息、出游等),这些做法能不影响他人的学习吗?因此,从中考的全局出发,“补差”工作不但做到位,还要做严、做实,教师要不害怕分散精力,对他们每天
6、也要有一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在此方,我校各科教师给他们同样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让他们也感受到中考前的紧张的学习气氛。对其中有希望的学生,给他们打打精神,鼓鼓气,做了一些十分必要的思想动员工作。针对他们在各个科目上存在的差距,各科教师制订相应的改进、辅导措施,如:及时清查他们的作业情况,课堂上多加提问,降低作业的难度,减少作业的数量,找一个帮扶他们的好伙伴,对复习中的知识点,教师力争让他们做到“三清”。在这些具体做法中,给他们找一个帮扶伙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此方面要做好一对帮扶伙伴双方的思想工作,一方不能存在鄙视自己的消极思想,另一方面也要放下加重了负担的思想意识,要知道这也是
7、巩固学习成果的一种有效方法,互帮互学才能更好激励自己不断进取。总之,在2007年的中考复习工作中,我校以“系统复习与强化模拟相结合原则,走鼓励优等生,强化中间生,带动后进生之路”的复习策略,是2007年中考取得理想成绩的前提,也是为2008年中考中成绩“更上一层楼”积累的一点经验。2007-11-26“培优补差”经验交流材料坡家初中2007年11月2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