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治理-第9章农村公共产品

基层公共治理-第9章农村公共产品

ID:42482417

大小:2.13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9-15

基层公共治理-第9章农村公共产品_第1页
基层公共治理-第9章农村公共产品_第2页
基层公共治理-第9章农村公共产品_第3页
基层公共治理-第9章农村公共产品_第4页
基层公共治理-第9章农村公共产品_第5页
基层公共治理-第9章农村公共产品_第6页
基层公共治理-第9章农村公共产品_第7页
基层公共治理-第9章农村公共产品_第8页
基层公共治理-第9章农村公共产品_第9页
基层公共治理-第9章农村公共产品_第10页
资源描述:

《基层公共治理-第9章农村公共产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9章农村公共产品第一节农村公共产品理论一、农村公共产品的特征农村公共产品是指相对于农民私人财产而言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特点,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的产品。全国性公共产品,如农村环境保护、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地方政府和农村组织的地方性公共产品,如江河治理、大型防护林工程、农村电网建设、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等。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可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二、分类第二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供给制度的主要内容确定供给模式和供给主体的制度决策制度资金筹集制度

2、生产和监督管理制度城市公共产品:基本由国家提供农村的公共产品:有相当大的比重则由农民自筹资金或者通过“出工出劳”的方式来解决二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变迁(一)建国初期(1949―1957)(1)主要依靠农民自我提供。(2)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为内容的集体保障制度。(3)公共产品供给主要靠国家财政安排少量资金支持恢复农业生产,很少有其他支出用于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事业。(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时期(1958―1978)在这种体制下,基本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公共产品的供给和使用都是由集体统一组织、安排。政府作为惟一的供给主体,在农村

3、公共产品的供给中担当了号召者、组织者的角色。在“多取少予、农业哺育工业”的制度安排下,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内供给明显不足,而主要依靠制度外供给,即人民公社的统一安排投工、投劳。实际中采用的则是以劳动力代替资本的方法,由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动员并组织劳动力承担土壤改良、水利建设、道路修建等劳动密集型投资项目。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民自己提供社区的公共产品,社员投工、投劳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成本;社队集体积累公积金和公益金支付农村公共产品所需的物质成本。在人民公社时期,由于社队几乎控制力所有的生产、生活资料,农民仅仅是简单地向集体出售劳动的社员,

4、他们对公共品的的供给无决策的权力,所有的决策都被集中于社队以上的各级政府。这一时期,在向社队和农民征集的基础上,农村基层相继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农村公共服务机构人民公社时期公共产品供给包括制度内财政渠道及制度外筹集渠道,制度内渠道筹集的财源十分有限,由此这一历史时期主要通过在工分分配前预先扣除方式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及各项管理费来分摊物质成本,通过增加工分量,降低工分值及行政手段大规模使用劳动力来分摊人工成本来完成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政府供给为主,排斥市场供给。实行自上而下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程序。难忘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原林县县委书记 杨贵1954年4月

5、,我调到林县任县委书记后,对林县山区建设作了多次调研。在分析林县县情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缺水是林县贫困的主要原冈,是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要改变山区贫困面貌,让农民脱贫致富,关键是引水进村、引水上山。当时全县共有918000亩耕地,只有12000亩水浇地。全县550个行政村,长年远道取水吃的就有307个村,有的跑三五公里取水,有的跑八九公里甚至更远的路程去取水。一个区三五万人,只有三五眼活水井。真是吃水贵如油,十年九不收。1959年,林县大旱,全县境内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很突出。县委领导成员只好到邻近的山西平顺县考察“引漳入林”工程。1960年

6、2月,县委决定开工修建引漳入林即红旗渠。修建红旗渠,首先遇到的是经济问题。当时县财政的收入十分薄弱,靠国家给钱给粮国家有困难,怎么办?只有依靠自力更生。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人党员干部懂得,只有苦干才能尽快摆脱贫困走上富裕,只要坚定地依靠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因为“引漳入林”是广大群众迫切要求办的大事,所以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积极支持,大家想出许多解决经济问题的办法:出工按受益面积分配,群众自带工具、自带口粮,不足部分从生产队储备粮中补助;修建红旗渠的石灰自己烧,水泥自己产,一分钱、一袋水泥、一个钢筋头、一根锤把子都做了物尽其

7、用。整个总干渠、三条干渠及支渠配套工程,共投~3740.17万个,投资6865.64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025.98万元,占总投资的14.94%;自筹资金5839.66万元,占86.06%(其中含投工折款,一工一元钱)。这些数字中包含了广大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建设修渠付出的不讲报酬、忘我劳动精神的结晶。人民公社时期公共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特征这一时期的农村公共产品生产和管理具有自我生产、自我管理的特征。劳动代替资本充分化。供给范围较为广泛形成两种供给渠道(财政渠道和集体经济组织渠道)供给主体单一农民负担是隐形和间接的(三)改革开放后至税费改革前(197

8、8―2002)税费改革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基本上按三条不同的渠道来筹集资金,并按自上而下的决策体制来供给农村公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