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30037
大小:4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4
《从哲学思辨观看翻译主体的相关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摘耍〕近年來,翻译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研究倍受关注,这是因为它们是翻译研究的基本问题。鉴于翻译主体的相关问题有其深层的哲学渊源,从哲学思辨观的角度出发來探讨翻译主体、英语翻译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问题,可以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视野。(关键词)主体;主体性;主体间性近年来,翻译主体的相关问题研究倍受关注。从主体到主体性直至主体间性,其论域不断延展,认识不断深入。从本质渊源来看,哲学上主体问题的认识论与翻译学上的主体研究总是有着难割舍的联系,换言之,主体问题的哲学思想无疑奠定了翻译主体(性)理论建构的深层基础。本文正是基于这
2、种哲学思辨观來考察翻译主体的相关问题,以摆脱仅停留在翻译平面上的认识。一、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哲性思辨(一)主体界定主体是与X体相对而言,主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知活动的承担者,而务体是指主体实践活动和认知活动的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是主体,也就是说,主体和人不能完全等同。主体是有头脑、有思维、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和认知活动的个人或社会集团,意识性、能动性、实践性和社会性是其本质的特性,因此只有意识性、能动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的人才可能成为实践、认知和申美主体。这样,对主体哲学内涵的分析就包含
3、了对主体价值的判断。当我们说人是主体时,这里蕴涵的是一个价值判断,价值成为其判断的有效参数,因为它对人的地位、角色、作用和意义作出了价值评价。这一点显然不同于人是有头脑、能思维的动物这种事实判断。(二)主体性主体性的研究是以主体价值为基础对主体属性的研究。“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主体性最根本的内容是人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简言之是人所持有的主观能动性”。[1](P4)主观能动性是主体在实践中表现出來的最突出、故集中的思想品质。实践的主体性表现在主体对客体的对象化里,表现在主体与X体发生关系时所体现出來的主体作用丁
4、并体的积极主动性上。但西方哲学的先验主体性唯我论却过分张扬和强调先验之口我,它认为口我是理论认识的中心,是社会政治行动和相互作用的中心,[2](P12)是世界的木源和故终根据。而客体在这种二元对立的关系中是消极的、被动的。显然,这种意义上的主体性研究是片面的、狭溢的、极端化的,因为它忽视了主体性的另一面,即受动性。翻译丄体从祈学辩证法的角度看,主体性是主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二者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屮,缺省任何-•面都是对主体性的一种曲解,一种非完整的理解,这是因为主休性只有在主体与客体的对象关系中才能表现出來,这一方面是由
5、于客体制约性的存在,另一方面是由于主体社会性的存在。(三)主体间性近代哲学即意识哲学或主体哲学山于先验主体性唯我论的困境而走向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主体间性的研究范式。主体间性理论的崛起是力图消除传统哲学的先验主体中心理论,克服主客二分式的思维模式,进入主体与主体关系的新模式,从而揭示不同主体或白我之间的相互理解及关系问题。主体间性作为正式的哲学话语,可以溯源到胡塞尔的现彖哲学,它是现象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因是现象学所关注的是个体自我或此在(把人称为“此在”)的意识及生存体验,这就需耍解决白我如何使他人理解口己的体验,以及口
6、我如何把他人作为主体而不是客体來加以把握的问题。继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之后,主体间性理论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伽达默尔的阐释学以及呛贝马斯的语言交往行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下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主体间性理论强调的是人与人,物与物,主体与客体,自我-与对象之间的相互生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交互主体关系。[3](P222)在主体间性中,既有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也有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这里的“主体一主体”模式并没有完全否定和取代“主体一客体”模式。一方面,“主体一主体”关系是以“主体一客体”关系为背景的。主体与主体作为复数的主体
7、,与他们共同的兴体仍然处于“主体一客体”的关系中,是更宏观的“主体一客体”关系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主体一客体”关系中,每一主体作为对方的对象性存在,具有一定程度的X体性,也就是说,“主体一主体”关系屮乂包含着更微观的“主体一客体”关系。[4](P33);[5](P74-75)在哲学上,主体间性的研究方向和成果使人们在意识视野中对主体关系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这也是一•种深层次的思想认识。二、翻译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基于哲学思辨观的考察具有先行性的哲学始终是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的基础,翻译研究自然也不例外。审视哲学上关于
8、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思潮,我们也看到了步于其后的翻译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理论研究。纵观中西翻译史,早期的翻译主体问题研究主耍是译者主体的研究,多局限在译者随感式的美感经验之谈,哲学对翻译的态度偏重于“主观”,总体的情势是译者“重效果”、“凭感觉”者居多。20世纪中叶以來,特别是2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