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894138
大小:6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5
《从技术思辨到社会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技术思辨到社会哲学1虚拟世界研究的逻辑起点及其误区自互联X延伸到人类生活世界以来,关于它的哲学研究从来也没有停息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由技术所引发的哲学论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热烈和莫衷一是,持有不同方法论的学者都从各自的阵营出发对虚拟世界进行着哲学阐释,关于虚拟世界的哲学论争正在激烈的进行着。但是,当我们对相关研究进行细细审视之后却发现,所有的争论虽然来自于不同的层次,具有不同的研究域和指向,但却都是沿着“可能性”和“实在性”这两个逻辑起点建立起来的。在‘可能性”的视角下,许多学者从技术提供的角度,强调虚拟技术的创造性本质,着重描绘虚拟技术所创设的“可能世界”,认为互联X开
2、启了一个“不可预知的可能性”之门,将人类带入了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这种逻辑之下的主要观点就是:互联X的诞生实质上是一个不确定事件,而其成功地嵌入社会则展示了这一复杂性事件的无穷内涵,它使人类进入了另一个可能世界。以“实在性”为起点的学者们则认为,当我们进入虚拟实在的世界,虚拟实在技术就重新建构了整个经验世界的认知框架,那种通常把技术看作是我们工具的认知随即消失。沉浸在这样的世界,使我们在本体论的层次上第一次直接重构我们自己的存在。当然,这种观点也引起了另一些学者的质疑。有学者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理由说,虚拟实在只不过是功能意义上的一种技术实在。然而,任何一种形式的技术实
3、在,不管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一般的人工产品,还是以虚拟感知体验形态呈现的虚拟世界,本质上,都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产物,离开了这个重要前提,技术实在则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技术实在的本体性在于其工具性,而不在于其存在性。更有另一些学者对此都不以为然,他们则认为,互联X、虚拟技术不过是人类在自身发展中创造的众多工具之一,它只是影响社会历史的核心技术而已。为什么关于虚拟世界的论争如此的热烈和不容易达成一致?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争论的热烈,恰恰反映了虚拟技术于当今社会生活变革的积极意义,因而易于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而争论过程中的各执一词,最重要的原因,在笔者看来,则源于虚拟技
4、术的独特性质以及学者们对技术的思辨。不言而喻,与其他的技术相比,虚拟技术除了具有技术工具的中介作用之外,更具有可以按照主体的意愿,在一个可以随意创造的环境中塑造主体的功能,亦即塑造虚拟主体、展现可能世界的功能。在这一点上,学者们也达成了共识,即虚拟技术所创造的虚拟主体及其实践活动是在现实基础上的一种创造。但是,虚拟主体如何创造,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去创造,就成为了一个可以发挥的哲学空间,这也恰恰成为了对虚拟技术进行技术思辨的逻辑起点。虚拟世界研究中的技术思辨,就是单纯地从技术提供的角度出发,在技术可能的视角下形而上地去理解虚拟世界及其实践活动。在这样的一种认识论之下,我们眼前的虚拟
5、世界及其实践活动,是被学者们使用话语媒介构建起来的,是一种意义存在。换句话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学术界对虚拟世界的理解大多停留在理论构想上。这种从各自视角出发的源自于思辨的结论自然得不到他人的认同,而有关的学术论争则由于缺乏具体的实证结论而又导致了新一轮的思辨。照此以往,争论也就持续不已。在这种技术思辨之下,我们所构建的只能是在技术可能之下的关于虚拟世界的哲学。在技术思辨的逻辑下,最大的问题是将技术的提供与技术的应用等同。换句话说,尽管虚拟技术可以把人塑造成一个可以进行随意改造的主体,但是在电脑的那端真的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吗?虽然人可以改变性别、年龄和身份,但是意识文化等非
6、物质因素是不能虚构的,一个小学生怎么也不能冒充一个大学教授,虽然这可以从技术提供上实现。如果忽略了这一点而片面地强调“虚拟”,虚拟世界就会被构建成一个在各种理想和价值体系中是惟一正确的、至高无上的、合乎理想的技术乌托邦。那么,为了避免由于“技术思辨”所带来的技术不可知论,是否要还原虚拟技术的工具性本质呢?当然不是。因为这种还原正如陈小荣所言,“虚拟世界原本就是人类生存或生活的工具。作为工具,它只是人类自然身体的延长,人类可以使用它,但并不以其为生理生活的载体;它根本不是对真实世界的虚拟’,而是一种真实世界的运行手段。流动于上的永远是真实世界的信息而不是人类生存或生活的虚拟世界’
7、。况且,作为工具,它是代替人类的身体或代替原有相对落后的工具而来的,它必将被其他更新的工具代替,它根本无法与人类生存生活的真实世界相提并论。如果只是简单地将虚拟世界还原于其工具属性,就会忽略虚拟技术的创造性,尤其是对于虚拟主体的创造作用,那样,当我们将一只脚刚刚走出技术思辨的迷宫,另一只脚就会陷入技术庸俗化的怪圈之中。虚拟技术和虚拟世界的创造性和神奇性就会被无情地掩盖掉。如果是这样的话,关于虚拟世界的研究又走向了马克思曾批判过的“抽象的唯物主义”的取向。2社会哲学的方法论意义看来,如果继续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