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06994
大小:3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4
《非智力因素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非智力因素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运用非智力因素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运用【摘要】非智力因素是智力与能力以外的特殊的心理特征,它是影响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学生掌握技战术水平的重要因索之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探讨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以及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如何培养非智力因索的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羽毛球教学改革。【关键词】非智力因素;高校羽毛球;培育策略0前言羽毛球是一项群众基础广泛、老少皆宜的体育运动之一。由于项目本身的娱乐性、竞争性、健身性和观赏性,深受高校广大学生的喜爱。然而,在课堂教
2、学过程中,因项目的群众性和专业性之间的矛盾,导致很多学生在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困难和艰辛,继而产生消极情绪。如何让学生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体会到成功与快乐,亨受项目带来的乐趣,同时又能够较好的掌握技术动作,成为当下教师较为关注的问题。1非智力因素的内涵《辞海》屮关于非智力因索的定义是:“人的智力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五种基本心理因素组成,除这五种基本心理因索之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各种心理因索,统称为非智力因索。燕国材教授把非智力因素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
3、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而言。第二个层次为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它主耍有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五种心理因素组成。第三层次为具体的非智力因素,它的组成因素主耍有12种: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一般而言,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利
4、因素,在高校羽毛球教学过程中培养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成功学习起着促进作用。2非智力因素在羽毛球教学中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
5、用已逐渐被人们认同,概括起来说,有动力、维持调节、补偿和定型四种基本功能。运用到当前的羽毛球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当学生对羽毛球项目具有一种迫切需要,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其形成浓厚的运动兴趣时,这就促进羽毛球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在教与学之中满足心理与生理需求,就会产生愉悦,久而久之,学生在无意识之中就会形成参与课外羽毛球锻炼的意识,这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在羽毛球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一个对羽毛球有浓厚兴趣或学习热情较高的学生,就会在实际锻
6、炼时积极主动,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当学生在活动屮对活动对象失去兴趣或因遇到困难而产生消极情绪吋,非智力因素乂起着维持调节作用,通过情感的控制、顽强的意志力,使学生重塑积极向上的主动姿态。话曰“勤能补拙”、“笨鸟先飞”这正是非智力因素的补偿功能。个体Z间的智商水平差异不大,而真正有差异的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定型功能表现在依靠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学生在掌握动作过程中逐渐达到固定化、自动化。因此,非智力因素在羽毛球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高校羽毛球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牛的非智力
7、因素。那么,如何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呢?3非智力因素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培养策略3.1激发学生参与羽毛球运动的需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非智力因素的基木要素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与个体需要有着密切联系的。心理学认为,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在一个人感到某种欠缺并力图获得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常以一种“欠缺感”体验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产生急迫的羽毛球运动需要。具体方法:1)在大学的第一堂体育课,教师应着重介绍羽毛球项
8、目的健身功能和社会功能,强调羽毛球项目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同吋,也成为当前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技术技能的交流,更多是利用打球的平台,展示交际的功能。如果你拥有较好的羽毛球技术水平,那么发展的空间就会更大。2)通过羽毛球明星的介绍和赛事的展示,激发学生对羽毛球项目的感官认识。在这个教学中宜采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觉,欣赏优美的体育动作,感染“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3)强调当今社会中强健体魄的重要性,并通过询问学生的健康状况,使学生对自己的体质产生
9、一种急迫感,并借机向学生强调羽毛球项目的健身功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运动需要。3.2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需要的具体动态表现。一定水平的体育动机使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得更加努力,更能集屮注意力,练习的时间更长,坚持的时间更长。相反,低体育动机则可能使个体放弃并退出活动。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动机。1)指导学生建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建立的学习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应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建立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