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544320
大小:57.7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8-27
《第五部分专题三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三文木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2016高考导航考点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贵。解读①“文本材料”一一主要是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的短文或选段,文字量在500字左右。②归纳:根据问题,从文中查找相关信息,然后加以归纳概括。分析:以文本为出发点,紧扣文本作者的观点,通过对材料的综合考虑,提出自己的看法。鉴赏:就文中重要语句乃至整篇文章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进行鉴别赏析,理解其特点,分析其表达效果和作用。先做真题——写写你的感悟一、(2014-高考江苏卷)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金庸阁下除办报外仿佛以史学佛学自负,对于以小说知名,尤其是以武侠小说知名,自己是不是有点觉得未展所长,以
2、末技得虚名,似不免略感怏怏?依我看则大可不必。阁下所透露的史学佛学见解,论水平未必是“超一流”,若著书立说也不见得能称首席什么家,得什么国际大奖。然而以史学佛学入小说,在武侠中讲“破相”,那就超人一筹了。好比不会武艺的痴公子段誉,只在无意中学了一着“凌波微步”,就到处能“逃之夭夭”;而且有个时灵时不灵的“六脉神剑”,看不见,摸不着,弹指一挥间忽然有效,就能出其不意露上一手。这道理在《金刚经》《法华经》里并非唯一高妙思想,而移入武侠小说立刻产生“裂变、聚变”,威力无穷了,又如《侠客行》中的石破天,呆头呆脑,一片天真,然而处处机缘凑巧,矛盾相成,最后以不识字超过了识字人,以不知道“我是
3、谁”,超出了一切有“我”之人,尤其是那位大“我”发狂的大宗师白自在。这只是“无我”的一解。这一解在佛学中算不得什么最高深的了不起理论,不过是参禅的一个“话头”法门,但在小说中就是“超凡入圣”了。阁下仿佛总想在小说中不讲而讲一点什么道理。这些见解未必“超凡”,但进入小说,特别是武侠小说,就大大“脱俗”了。无言胜有言,不武胜武,愚而智,弱而强,似佛似道,所以能迈过前人难有后继,虽有败笔,仍卓然自成一家。前有梁羽生,后有古龙,俱写侠情,各有殊胜,然抒写人情佛理尚逊一筹。(选H金克木《与小说对话:不败求败》,有删改)1•请简要概括文小段誉、石破天两个人物的共同特征。(4分)答:解析:本题考
4、查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金庸小说人物段誉和石破天,一个不会武功,一个呆头呆脑,但是他们却都成了以愚胜智、以弱胜强的人物,这就是作者总结的他们的共同特点。答案:愚能胜智,弱能胜强。2.文小画线句小的“不讲而讲”指的是什么?(5分)答: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义。根据画线句子,“讲”和“不讲”的内容都是“道理”。根据上下文明确金庸的作品里讲了哪些道理,没讲哪些道理。答案:“不讲”是指:正面表达见解,不是小说的主要口的。“讲”是指:随着情节推进,金庸小说有意无意地表达了某些关于人生、世界的见解。3.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对金庸有哪些评价?(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作者的观点态
5、度。通读全文,把握表现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如“大可不必”“超人一筹”“超凡入圣”等。答案:作者对金庸的佛学史学水平持保留态度;对他的武侠小说的创作成就,是肯定的;对他以佛学史学入小说,丰富思想文化内涵,是推许的。二、(2013-高考江苏卷)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花间集》里,大部是闺情、别意、流连光景之作。不好的不讲,做得好的,自成一种凄婉、惆怅、柔丽、细腻的风格.人几乎这样想:像《花间》这样的才是词。如其词的领域为《花间》独占,是词的不幸;要它继续发展,意境上、材料上须得开拓须得丰富才行。《四库提要》说:“词自晩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
6、辛弃疾等一派。寻流溯源,不能不谓之别格。”又说:“(辛)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这里关于苏、辛在词的历史上的位置,及对于他们的风格的认识,都说得很是。但是透露了两个意义相类的名目——“别格”“变调”,——言外若有微辞,就不免失却评衡家无所容心的鉴赏的态度。我们固然不说新生的是“常格”是“正调”,可以抹杀旧来的;但也不说旧来的因为发生在先,故是''常格”是“正调”,而新生的与此不同,便是“别格”是“变调”。“清切婉丽”为什么是正?“慷慨纵横”为什么是变?这些常别正变的议论,是拘泥褊狭的评衡家造了出来,因以减损自己的鉴赏力的,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
7、要能充分地鉴赏文艺,就得丢开这些无益的观念。这样,才能真切地吟味苏、辛的词,同样也能真切地吟味《花间》派的词。(选自叶圣陶《〈苏辛词〉绪言》,有删改)2.文中《四库提要》描述了词的哪三个发展阶段?请加以概括。(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只要通读本段找出体现作者思路的关键句就可以找出答案。答案:笫一个阶段是晚唐五代,以《花间集》为代表。第二个阶段是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第三个阶段是南宋时期,以辛弃疾为代表。5・“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