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节选)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节选)

ID:41529865

大小:18.4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27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节选)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节选)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节选)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节选)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节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节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诗经·采薇(节选)》教学设计西安莲湖中华世纪城小学语文教师尚华学情分析:《诗经·采薇(节选)》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综合性学习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中阅读材料中的一首诗。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学懂这首两千多年前的古诗,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的认知能力、人生阅历、情感态度等因素限制了对这首诗艺术品位的挖掘。所以,老师必须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与诗对话。我所采取的办法就是老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和管理者,引导学生自己读诗,自己质疑,自己解惑,自己品诗,自己悟诗,自己背诵,特别注意肯定学生的个性化的感悟。从而对学习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目标:1.了解与这首诗相关的古诗词常识。2.能大体把握

2、诗意。3.熟练诵读这首诗,并且能流利背诵下来。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培养爱好中华古诗词的习惯,用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教学重点、难点:1.能熟读成诵,大体把握诗意。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3.能作相应的拓展迁移。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谈话互动中导入师: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的文化瑰宝中熠熠闪光。大家能背一背自己喜欢的诗歌吗?生:学生纷纷背诵自己喜欢、积累过的诗词……师:看来大家都乐于学诗、背诗。这是非常好的!你们刚刚熟读成诵的都是唐诗宋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两千多年前的古诗,我们来做一回知音,听一听这首遥远的绝响。

3、师板书课题:诗经·采薇(节选)(设计意图:让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二)了解《诗经》师:课前大家已经搜集有关《诗经》的相关资料,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了解到的有关《诗经》的常识。生:每人分享一个有关《诗经》的常识,做到语言准确、精练。师:PPT出示有关《诗经》的资料,介绍相关的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有305首,又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主要表现手法为“赋、比、兴”。“赋”是直接陈述事物;“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

4、述的事物。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从汉朝起儒家就将其奉为经典。因为年代的久远,书中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设计意图:熟悉《诗经》相关的常识,了解古诗的表现手法。)(三)读准诗歌,把握基调1.自由诵读,指名读,注意“薇、雨、霏”的读音。2.根据划分的节奏,师范读,生再读。 3.师:老师这里有一段话,相信你读了会更有收获。引入学习资料,PPT出示: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远征战士离开边关,孤独地行走在回乡途中。道路崎岖,又饥又渴。此刻,他遥望家乡,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

5、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4.齐读诗歌。5.同学们再结合注解读读,指名个别读。(问听的同学,你听出了什么?——说一说诗的表面意思。)6.师:同学们,读了许多遍,你从诗的文字中发现了什么?(师板书两组反义词:昔-今往-来)7.“昔”指何时?“往”去何方?“我”指谁?“今”又指何时?“来”又去何方呢?这需要我们仔细品味这首诗才能得到答案。(设计意图:以多种形式朗读,为后面对诗歌更深层地理解奠定基础。)(四)学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1.“杨柳依依”是什么意思呀?2.在这样的美景下,你最想做什么?3.我不禁想

6、到了——PPT出示《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4.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溪头卧剥莲蓬。而这位士兵呢?——征战沙场!他愿意吗?为什么?(沙场血腥、残酷!) 5.大丈夫仗剑远行志在四方,他能不去征战沙场吗?PPT出示背景资料:西周时期,周宣王执政的前夕,猃狁xiǎnyǔn乘周王朝政治动乱和遭遇大旱灾的机会,侵扰北方边境。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出兵征讨,这首诗反映的大约就是这次战争的情况。) 6.在“不得不去”面前,这样一位深明大义的士兵出征前最割舍不下的是什么?(父母、兄弟、子女、

7、妻子、亲朋好友、门前的那棵柳树……)相机板书:不舍7.师引读,PPT出示:师:在依依的杨柳下,我曾对年迈的父母说……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师:在依依的杨柳下,我曾对年幼的儿女说……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师:在依依的杨柳下,我曾对送别的乡亲们说……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8.师:其实,自古就有“折柳送别”的说法,所以在很多写送别、离别场景时诗人经常写到柳树。哪位同学能借用诗句来印证一下?指名说,再PPT出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