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232134
大小:747.01 KB
页数:118页
时间:2019-08-19
《《正确运用修辞》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题型及趋势: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形式来看,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命题考查,而是与仿写、扩写、句式变换、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考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准确判断修辞的类型二是能正确理解修辞的作用三是能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怎么考?1、指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2、分析运用修辞手法作用(效果)3、通过仿写、扩写、变换句式等形式考查4、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考查5、通过作文考查考点解析:2012年考纲对修辞部分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D级。所谓“常见”,指的是教材上和
2、日常生活中使用得较多的各种辞格,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比喻一、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下列几种情况,句中虽有比喻词,但却不是比喻①同类事物相比②表示猜度③表示想象④表示举例的引词她长得很像她的母亲。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社会主义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西沉的落日
3、像一只金色的圆盘。青春是盛开的鲜花。废除几千年的封建制度,需要一场暴风雨。√√√√√√喻体暗喻明喻借喻喻词本体例句二、比喻的种类三、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四、比喻要贴切①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似的轻快。②人民群众的工作干劲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豪情奔放,势不可挡。③大水一来,可真比老虎还厉害,庄稼、房子、家俱一扫而光,今天,我们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和这只老虎拼一拼,非制服他不可。没有相似点喻体不当前面把大水比作比老虎更厉害的其他事物,后面又比作
4、老虎,前后不一致五、准确理解比喻句例句:我猜他把那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本体是“看信”,喻体是“咀嚼食物”,相似点是:仔细、反复、回味。例句:虽然这是些无关大局的小事,可是在这位观察别人很精细的姑娘身上却投下了一个不太好的阴影。本体是“印象”;喻体是“阴影”;相似点是“暗淡”。六、学以致用“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解析]此题考查对修辞方式的辨
5、识能力。A、C、D三项都是比喻:A项讲气氛上的相似;C项讲颜色上的相似;D项讲体格大小上的相似。B项则是比较,以蔬菜价格与水果价格相比。[答案]B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C.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从下面诗句中选出以物喻人的一项()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C.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D.飞流直
6、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C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要问我的意思,我说,文言文可以念点儿,可是念多少还值得研究。似乎应该先研究一下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教学大纲提出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按现在课本里的文言文数量和一般的讲解方法,能否达到这个目的,还得打个问号。如果说现在的几篇课文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加大分量怎么样?加到三分之一?二分之一?这就牵涉到会不会妨碍学生学好现代文的问题。会不会搞得不好,弄成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问题:此人发言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请将比喻指出来,并说明它所说的是与学文
7、言文有关的什么问题。①比喻句:②比喻所谈的是的问题。驼子摔跤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分量比例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文中画线句中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答:①②③“刀法”喻“教育方法”“万像”喻“众多教育对象“万龙点睛”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设问: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
8、用。答: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做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特、新颖。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江上看山(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试分析此诗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答: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