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056259
大小:5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15
《高三 文言文虚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复习学案编写人:马秋芬柴二平审核人:逯慧编写时间:2011-11-18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文言虚词考查方式,把握文言虚词基本知识。2.掌握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推断的方法、技巧。考纲解读《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B级。“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两者都是对考查范围进行的限定。所谓“常见文言虚词”,《考试大纲》明确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所谓“在文中的用法”,就是说,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而是要在文
2、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高考试卷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往往采用内外关联、生熟组合的方式,即从课文中选取语句与阅读材料中的语句编组,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项。也有试题选项全部出自文段,要求在读懂全文,弄懂句意的基础上作细致的比较,当然这也属于课内外知识的迁移问题。主要是选择题型,还有文言语句翻译题也涉及到对虚词的考查。导学卡自学指导一:虚词基本知识 1.文言虚词的作用 文言虚词的具体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与实词一道组成某些结构(如结构助词“者”“所”“之”等);②联系词、词组、句子乃至段落(如连词、介词以及语气词
3、中的发语语);③表示语气(如语气助词、词气副词);④修饰限制(如副词);⑤称代(代词);⑥调整语序乃至规定语序(如:“惟利是图”中用虚词“是”将宾语“利”提到动词“图”的前面,就是调整语序;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一定位于动词之前,这便是规定语序);⑦表示一定的声音或使音节匀称(前者如叹词,后者如音节助词)。 2.文言常用虚词的分类 ①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如吾、予、尔、乃、之、其等)、指示代词(如是、斯、此、之等)、疑问代词(如何、孰、安、焉等)及无定指代词(莫、或)、特殊指示代词(者)。②副词——包括时间副词(如杵、防、户、尝等)、程度副词(如极、甚、颇、
4、少等)、范围副词(如皆、咸、俱、只等)、语气副词(如必、勿、信、莫等)和频率副词(如再、又、复、数等)。③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如之、是、所等)、缀加助词(如有、其、然等)和语气助词(如夫、岂、乎、欤等)。 ④介词——常见介词有:以、于、为、与、被⑤连词——包括表顺承关系的(如则、乃等)、表转折关系的(如染、却等)、表并列关系的(如且、及等)、表假设关系的(如倘、若等)等。8⑥叹词——主要有:吁、嗟夫、呜呼等自学指导二:文言虚词复习方法1.全面复习,掌握常见用法文言虚词,大多“身兼数职”,一词多用。复习时应对使用频率高的虚词的常见用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譬如
5、“以”,可以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译为“拿”“凭借”“依据”“按照”。如“余船以次进”中的“以”应译为“按照”;可以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由于”“因”,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中的“以”;也可以表示行为动作的对象,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如“(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中的“以”。“以”还可以用作连词,用法与“而”相近,只是不表示转折。“以”作连词时,还可以表示目的关系,译为“来”“用来”“以致”等,如“作《师说》以贻之”中的“以”,译为“用来”;还可以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
6、可译为“因为”,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中的“以”可译为“因为”。2.特殊虚词,注意分辨①兼词,即一个单音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诸(之于,之乎)、耳(而已)、盍(何不)、曷(何不)、叵(不可)、尔(而已)。②虚词连用,如:“借第令毋斩”中的“借第令”就是“假使”的意思;还有句末语气词的连用,一般是两个或三个词的连用,起主要、关键作用的是看最后一词的意义和用法。③古是两个单音词,今变为一个双音词;解释时要当两个词来理解。如:“于是”、“所以”“是以”等。 3.同类异形,注重积累如表限定范围副词,有许多:只、止、特、但、徒、惟、仅、直、啻。可译为:
7、只、只是、只有、仅仅。表示时间短暂副词有:少时、少顷、少间、俄顷、俄而、未几、须臾、寻、旋、既而、斯须。可译为:不久、立刻、随即、一会儿、片刻。再如句首虚词,引起议论或表示感叹的有:夫、盖、嗟夫、呜呼、噫、若夫。句末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有:者、也、乎、哉、矣、焉、邪(耶)、耳、尔、与(欤)。一般根据文意可译为:吗、呢、了、啊、吧。自学指导三:推断文言虚词意义的方法1.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词语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根据上下文只要是能从词性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断,一般就能对词语进行正确的判断如果一组句子中同一个文言虚词的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也肯定不同。例如
8、2009年广东卷第二大题第6小题中“发兵捕之,久不得”和“周怀政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