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67696
大小:1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9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6 课《 匆匆 》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6课《匆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能力目标:能按阅读提示抓住课文的内容,学习作品中的表达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课文;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情感、价值观目标: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不要虚度光阴,从现在起就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了解作品内容,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
2、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2、《匆匆》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猜,大屏幕上的这个孩子是谁? 2、(展示一组照片)(本班同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留影) 闲暇时,我总爱看这些照片,你们踏进校园出的第一步,喊我第一声“老师”好像就在昨天一样。也总是会感慨:时间过得真快,6年时光,转眼就过去了。同学们,你们的6年小学时光也即将过去,对于时间的飞逝,你们有什么感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时间有关的文章---朱自清的《匆匆》,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十六课。(板书课题)二、初步感知课文。1、请你以
3、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篇文章,用心去体会,看看你能知道什么,发现什么?2、交流文章内容及特点。(大家读得真仔细,这篇文章写于1922年,当时,正值新文学运动期间,中国文坛刚刚开始用白话文写文章,所以有些字词和现在的不太一样,但是,只要你能用心去读,用心体会,还是能明白其中的含义的。)3、交流作者资料。(刚才有同学说文章的语言很美,的确,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而且作者还是中国文坛上有名的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看,这就是朱自清,(课件)谈谈你们对他的了解。看来,大家为了学好这一课,做了充分的准备。)三、精读品悟1、师:那么,就请大家再次用心去品味这篇文章,你
4、觉得作者的哪些句子写的非常好,你特别喜欢或者觉得句子的含义很深刻,就多读一读,看看你能感悟到什么。1、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和自己的感悟。(2)体会语言的精妙多么美妙的韵律和节奏啊,老师感觉你不像在读一段文字,更像是在读一首诗。老师把文章形式变一变,就更像一首诗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有人评价朱自清的《匆匆》充满“诗
5、情画意”,当他在读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看着又一个春天来临,作者心情如何?(当人们心情无奈与留恋时,说话的速度会变慢,语调低沉)带着作者淡淡的伤感和惆怅再来吟一吟这首诗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文,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2)这位同学很会读文,但朗读的声音不是越响亮越好,有的词句可以根据表达的意境读得轻一些,虚一些,有些则可以根据作者的感情读得重一些,看看这个句子,你认为哪些词句应该读的轻些呢,为什么?(3)刚才有同学不明白“头涔涔”“泪潸潸”,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个词语的含义,从中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如何?(4)再读这部分,
6、读出作者心情。学习第三段(1)看着八千多日子飞逝而过,作者“头涔涔而泪潸潸了”,那么,他的每一天的时光到底怎样过去的呢?有没有喜欢第三自然段的同学能够回答。读第三段,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强调拟人写法。(2)你认为作者把时间当作什么样的人来写的? 为什么?所以,在读显示时间过的快的词语时,我们可以读的重一些,快一些,指名练读。(3)吃饭、洗手、默思,只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诗人却敏锐地看到时间的流过,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这个精灵的脚步。 (4)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你们的时间又是怎样从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
7、具体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有朱自清先生的风格。(5)我们听到了时间轻俏、活泼的脚步声,也听到了你和诗人心灵的颤动。再读这一部分,将你与作者的共鸣读出来。精读第四自然段 (1)读文,谈喜欢的理由或感悟。(2)指导朗读:找这一段的特点(6处问句),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作者的追问在第四段喷薄而出,看看,共有几次追问?(6次)都回答了吗?师生合作读前两次追问,理解“徘徊”(3)难道当时的朱自清真的“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吗?老师告诉你:1916年,十八岁的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江、浙两省的多所中学担任国文
8、教员。1922年,为生计所迫,他只身一人来到浙江台州第六师范学校任教。1922年,他和俞平伯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