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82487
大小:18.4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7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9.3 溶液的浓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9.3溶液的浓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比较、归纳、练习的教学方法,进行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新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挑战的精神。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的分析(1)《课标》的要求: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掌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分
2、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初步发展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2)考试说明中的要求: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会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包括加水稀释的计算,了解溶质质量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3)在本学科中的地位、作用:《溶液的浓度》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九单元,课题3的内容。溶质质量分数是继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又一重要的化学计算。学生对化学计算已有一定的经验。(4)内容特色:本课知识的得出与“前概念”有一定相似之处,具有较好的规律性、系统性。学生通过实验展开
3、学习,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行推出计算式,再运用反例、练习、概括解题方法等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综合计算打下基础,做好铺垫。2、学情分析(1)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已经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还知道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和等于溶液的质量;也会判断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还会确定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但不会从量的角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却是学生不了解的,教师若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便水到渠成。(2)从学生的心理特征上来看:初三学生已
4、处于青春发育期,对外界事物及现象充满好奇心,动手欲望强烈。本节课从学生的好动欲望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用身边常见又特别喜欢喝的糖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3)从学生的认识水平上来看:学生在学习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式,已经初步认识到解化学计算题,从已知入手找可知,通过所求找需求的解题思路。本节课突出在溶液的知识范围内找对关系量。有了前期的知识准备,还必须有效调动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本节课的目的不在意知识本身,而是形成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事物内在本质
5、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思考问题、习题演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初步发展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2、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五、教学策略“建构主义理论”的“前概念”策略:在根
6、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学生对已知量、未知量关系的分析已有一定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前概念”基础。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逐层训练,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总结方法。六、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展示配制的三杯红糖水。[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由此你将作出哪些猜测? [设问]对如何验证糖水颜色越深浓度越大的这一猜想,你有哪些好办法? [教师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化回答,给予肯定,鼓励性评价] [过渡]在相同质量的溶剂中加入不同质量的溶质是否可行? [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发言][学生讨
7、论交流,并相互质疑][学生发言]将书本上的药品CuSO4溶液改成红糖水,使学生更易和生活联系,亲近化学,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养成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活动探究](投影展示)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mL(1mL水的质量大致为1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g,1g,1.5g固体红糖,振荡静置比较三种红糖水的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试管编号溶剂质量/g溶液红色比较溶质质量/g溶液质量/g溶质的质量分数1
8、 2 3 [小结过渡]对于有色溶液来说,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但这种方法比较粗略,不能准确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究竟含有溶质的质量,如在施用农药时,就应较准确地知道一定量的药液里所含农药的量,如果药液过浓,会毒害农作物,如果药液过稀,又不能有效地杀灭菌,因此,我们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