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例干预性早产临床分析

34例干预性早产临床分析

ID:40669794

大小:1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5

34例干预性早产临床分析_第1页
34例干预性早产临床分析_第2页
34例干预性早产临床分析_第3页
34例干预性早产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34例干预性早产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34例干预性早产临床分析作者:尚海燕单位:重庆市江北区妇幼保健院,重庆【摘要】目的:分析本院34例干预性早产患者早产原因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34例干预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中、重度妊高征占干预性早产的首位,占52.9%,干预早产中94.1%为剖宫产终止妊娠,明显高于自然早产组的27.2%。结论:定期产前检查、适时选择干预性早产,可提高围生儿存活率,改善妊娠结果。【关键词】干预性早产;临床分析早产可分为自然早产和干预性早产,前者指自然早产或与胎膜早破有关的早产,后者指因各种因素需人工终止妊娠而导致的早产。

2、为了解干预性早产的发生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08年11月,我院分娩总数1287例,其中早产78例,干预性早产34例。干预性早产孕周33~36+6周,孕妇年龄为21~36岁,平均年龄为26.1岁。初产妇28例,经产妇6例。其中双胎妊娠3例,单胎妊娠28例.孕28周后死胎胎儿畸形引产者未列入统计中,对照组为44例自然早产。1.2方法:对两组早产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

3、计学意义。1.4早产发生率:住院分娩总数1287例,发生早产78例,早产率6.06%,干预早产34例,占早产的43.5%。1.5干预早产和自然早产的原因:见表1。表1干预早产和自然早产原因分析注:与干预早产组比较,①P<0.05;②P<0.01表2干预早产和自然早产对母儿的影响注:①P<0.051.6干预性早产和自然早产对母儿的影响:剖宫产率在干预早产中达到94.1%,自然早产中达到27.2%;新生儿窒息率在干预早产下47.1%,自然早产中22.7%,见表2。2讨论早产的发生率为5%~15%。将早产原因分为自然早产和干预早产,前者是指

4、自然发动或与胎膜早破有关的早产,后者是指因各种因素需人工终止妊娠而导致的早产[1],早产与干预早产有不同的高危因素。自然早产的高危因素有胎膜早破、胎位异常、多胎妊娠等,胎膜早破居自然早产的首位[2],列腺素(PG)合成和释放增加,PG的大量产生促使子宫收缩,诱发早产。而干预早产多与妊娠并发症有关,本组干预早产发生率偏高,占早产的6.06%,与报道基本一致。本研究发现,中、重度妊高征占干预性早产的首位,占52.9%,且明显高于自然早产组;另外干预早产组的前置胎盘因素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些疾病本身与早产并无直接关系[3]。本组资料中干预早

5、产中94.1%为剖宫产终止妊娠,明显高于自然早产组的27.2%。另外新生儿窒息率干预早产组47.1%,也高于自然早产组22.7%。因此,临床上常因危及母亲或胎儿生命而人为终止妊娠导致早产,终止妊娠的方式主要为剖宫产,由于孕周小,宫颈条件差,难以短时间内结束分娩,或孕妇病情严重,无法承受阴道分娩,且孕周小,早产儿血管脆性大,阴道分娩易导致颅内出血,后果严重,因此,应及早对干预性早产进行预防。产前检查是做好孕期保健的重要手段,但是缺乏或不适当的产前检查可能会增加早产率。本研究发现,两组早产产妇产前检查率均高于50%,提示早产与不适当的产前

6、检查有一定的关系。对高危因素者应增加孕期检查次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可收入院治疗,防止其发展为重症,并尽量延长孕周。因此,要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孕期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定期进行规范适当的产前检查。【参考文献】[1]刘毅,李艳.64例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08,34(1):28.[2]唐爱君.148例干预性早产的临床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3):3607.[3]蒲杰.121例干预性早产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4,25(10):1074.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

7、,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