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与控制过程(IV)

控制与控制过程(IV)

ID:40488921

大小:592.60 KB

页数:65页

时间:2019-08-03

控制与控制过程(IV)_第1页
控制与控制过程(IV)_第2页
控制与控制过程(IV)_第3页
控制与控制过程(IV)_第4页
控制与控制过程(IV)_第5页
资源描述:

《控制与控制过程(IV)》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章控制与控制过程第一节控制活动第二节控制过程第三节有效控制一、控制的含义及重要性1.控制的含义控制是监视组织各方面的活动,保证组织实际运行状况与组织计划要求,保持动态适应的一项管理职能。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控制工作就是由管理人员对组织实际运行是否符合预定的目标进行测定并采取措施确保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控制工作并不仅限于按照既定的计划标准来衡量和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它同时还包含着在必要时修改计划标准,以使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的含义。控制可以说既是一个管理工作过程的终结,又是一个新的管理工作过程的开始。2.控制的重要性控制的重要性正如定义所示的那样,在管理中具有重

2、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任何组织任何活动都需要进行控制(2)控制需要管理者授权3.管理控制的目标和特点管理控制工作的目标主要有两个:(1)限制偏差的累积。(2)适应环境的变化。除了目的性这一突出的特点外,管理控制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整体性。(2)人本性。(3)动态性。二、控制的必要性“尽管计划可以制定出来,组织结构可以调整得非常有效,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调动起来,但是这仍然不能保证所有的行动按计划执行,不能保证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斯蒂芬·罗宾斯管理控制的必要性主要是由下述原因决定的:环境的变化管理权力的分散工作能力的差异4三、控制类型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

3、法,将控制过程分类:(1)程序控制:控制标准Z是时间t的函数Z=f(t)(2)跟踪控制:控制标准Z是先行量W的函数Z=f(w)5三、控制类型(3)自适应控制: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是过去时刻已达状态Kt的函数Z=f(Kt)(4)最佳控制:标准Z值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这种函数通常含有输入量X,传递因子S和K及各种附加参数C,即:Z=maxf(X、S、K、C)Z=minf(X、S、K、C)6三、控制类型根据时机、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将控制分为三类:前馈控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其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当问题出现时再补救同期控制:亦称现场控制或过程控

4、制,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反馈控制:亦称成果控制或事后控制,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7改进工作方法四、控制过程修改计划修改标准制订计划和目标1、确定控制标准开展各项工作2、衡量实际业绩3、进行差异分析4、采取纠偏措施有差异无差异控制过程9实现组织目标控制衡量绩效纠正偏差确立标准确定标准(一)确定控制对象:经营活动的成果是需要控制的重点对象影响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主要因素有:关于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假设资源投入组织的活动10(二)选择控制的重点:11获利能力员工态度生产率人员发展产品领导地位控制重点(通

5、用电器)公共责任市场地位长、短期目标的平衡统计性标准:也叫历史性标准,是以分析反映企业经营在历史各个时期状况的数据为基础来为未来活动建立的标准根据评估建立标准:根据管理人员的经验、判断和评估来为之建立标准工程标准:如机器的产出标准、工人操作标准、劳动时间定额等12(三)制定标准的方法衡量绩效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主要是要辨别并剔除这些不能为有效控制提供必须信息、容易产生误导作用的不适宜标准。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控制过多或不足都会影响控制的有效性。建立信息反馈系统负有控制责任的管理人员只有及时掌握了反映实际工作与预期工作绩效之间偏差的信息,才能迅速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13纠正偏

6、差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人员、部门、对象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使纠偏方案双重优化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注意消除人们对纠偏措施的疑虑14五、控制的原理1、反映计划要求的原理2、控制关键点原理3、控制趋势的原理4、组织适宜性原理5、控制的例外原理6、直接控制原理1、反映计划要求的原理控制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计划,控制是实现计划的保证,因此,计划越明确、全面、完整,控制系统越能反映计划,则控制越有效。2、控制关键点原理为实行有效控制,主管人员需要特别注意在根据计划来衡量工作成效时有关键意义的那些因素。要想做到控制关键点,必须选好关键点。3、控制趋势的原理对控制全局的主管人员

7、来说,至关重要的是控制现状所预示的趋势,而不是现状本身。4、组织适宜性原理有效的控制系统必须适应特定的组织结构和主管人员的特点。控制标准的设计必须符合组织结构的要求。5、控制的例外原理为实行有效的控制,主管人员必须对超出一般情况的特殊点,也就是对那些特别好或特别坏的情况给予足够的关注。6、直接控制原理主管人员及其下属的素质越高,越能在事前觉察出偏离计划的偏差,并及时采取措施来预防偏差的发生,控制的效果也就越好。六、有效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