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129236
大小:782.0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7-22
《小学思想品德课标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体会直溪小学徐斌品德与生活(2011版)课标:以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实验稿)课标: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2011版)课标: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一、课程性质的表述更加清晰。新版的课程标准将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定位在:“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同时,增加了关于课程特征的阐述: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新课标四大特点:二、对课程内容进行了
2、年段区分。课程内容修改为:“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六个领域,适当降低了难度,并且对各年段(中、高)内容做出区分度的说明。三、增加体现新时代要求的目标和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加“崇尚公平与公正”、“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课程内容:增加“有荣辱感与知耻心;懂得感恩;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等内容。四、对实施建议做了详细的、可操作性的补充与完善。教学建议部分对指导教师教学的指向和课程的具体实施要求更明确、清晰、详实。提供的教学方法也更丰富、更明确,可选择性更强。在评价建议部分,对原标准的评价目的与功能进行了结合与完善,
3、评价目的和内容更加明确,评价方式和方法更加具体、易于操作。修订稿整体把握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创设多元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实验稿全面把握课程目标;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修订对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课程目标通过一个个中观、微观教学目标来实现。课程目标具有指导性,决定教学目标的方向,辐射本门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课目标课目标课目标课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单元目标单元目标单元目标课目标课目标课目标年级年级教学目标的制定制定教学目标要
4、以课程目标为基础。在整体把握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定位每一课的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和阶段性。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与本地学生的现有基础相吻合。把了解学生作为基础。同一教学内容,不同地区的学生基础、现实环境不同,教学目标有所区别。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集中、明确。避免面面俱到,大而空。不同类型的课,目标有所侧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教师首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同时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通过创设多样化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对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意义的理解从学生个体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
5、不是被加工的对象。作为独立的人,有着独特的生活感受。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从学生发展看,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与社会的互动中自主建构,自我发展的。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看,培养有主见和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形成创新人格和创新型人才的前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两种形式学生个体的独立探究和思考1是学生个体能独立完成的任务。2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与伙伴的合作学习与探究1强调发挥群体智慧,共同参与。2合作学习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层次3关注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避免走过场。
6、本课程的教学时空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教师应将本课程的教学与相关学科以及班队活动、学校德育活动、社区活动、社会重大事件等紧密结合,从中捕捉、挖掘鲜活的素材,调动学生在课外学习和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充实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同时将课内学习延伸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或校内外其他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教学建议”(四)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拓展教学时空的概念从学习内容的扩展看:学生可利用的学习资源不仅局限于教科书,而是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1每一个地区都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优势。2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提高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敏感性。3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自己去
7、感受、挖掘、发现生活中的学习资源。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开展多样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通过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各类活动来进行教学,是本课程教学的一大特点。在本课程中,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活动主动地进行建构,而不是依赖教师的直接传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教学建议”(二)多样的活动类型互动性活动:交流、讨论、辩论、……实践性活动:参观、调查、访问、践行、体验……模拟类活动: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