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387217
大小:355.31 KB
页数:66页
时间:2019-07-02
《解读《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解读《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一、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课程观)二、如何把握这门课程的内容标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呈现方式:知识观)三、怎样理解和使用新教材(教材的功能和形式:教材观)。问题:从三个层面展开课程改革的综合化趋势:为什么要开设综合课程。综合课程的一般概念:什么是综合课程,如何认识综合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是否可行,难易好差)本课程特有的性质、功能:本课程有什么独立价值。(意义和突破)一、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1)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环境:内容)(2)学科发展的需要(历史过程:形式)(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习方式:途
2、径)课程整合的三大基本要素必要性1-1背景和必要性课程综合化的意义探讨课程综合化的意义存在于分科课程内部的整合之中也存在于按照领域划分的学科群体之中(如高中)更存在于构建全新的综合课程形态的努力之中寻求综合课程的特有(独立)价值是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定位:这是一门实施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课程内容的定位(在课程设置的大框架中把握)课程宗旨的定位(从总目标的制定来把握)课程形态的定位(从课程特有的结构来把握)课程功能的定位(从课程实施的方式来把握)1-2课程性质与《品德与社会》衔接,在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方面,两课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和承继关系。替
3、代历史和地理的分科教学,在保持历史和地理学科核心概念、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融入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与思想品德课并行,在内容目标的设置与实施方面,要考虑两课的分工和互补。衔接、替代、并行:在课程系统中意义:课程形态的界定不是独立于现有学科课程之外新增的学科课程,而是基于现有学科课程进行整合之后形成的综合课程。(学科与学科:学科不等于课程)不是按照领域划分的学科群体,而是整合相关学科之后形成的具有新质的学科课程。(学科与课程:课程离不开学科)不是在分科学习基础上设置的较高层次的综合课程,而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整合学科内容的基础课程。(难与易:走向学科不是目的)培养人文素
4、质,是本课程基本价值的体现。铸造民族精神,是本课程所具有的无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形成社会主体观,旨在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发展社会的能力。“以育人为本”,强调课程要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如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和实践性。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课程宗旨我们的追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明显改善学习内容和方式。问题:什么是知识。真正体现“综合”的意义和价值。问题:什么是知识之间的联系。突出历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问题:为什么叫“历史与社会”。注重培养面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面对生活、懂得生活、学会生活、选择生活、创造生活。1-3基
5、本理念知识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是习得的结果,也是体验的经历。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而是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作为过程,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不一定遵循学科的分类体系。新的知识观:解读理念之一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否存在、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学科的分类固然是重要尺度,但不是唯一的尺度。呈现和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默会”的。强调跨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是抛弃学科背景,而是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不是否定学科体系的价值,而是实施和实现有限目标的选择。课程整合的目的,不在于复制或简化某种既定的知识体系,而是促进学习
6、不断深化的进程。课程实施的实质,是强调学生要经历不断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变化的情境中应用知识,从而获得丰富的、真实的、管用的知识。新的课程观:解读理念之二从学习的全程看,作为选择和实现阶段目标的经历,综合课程并不意味取消对学科体系的系统学习。综合课程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动态性,强调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习的社会性、情境性,寻求学习环境广泛而灵活的迁移,这对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具有重大意义。“把人类社会的生活整个的纵着去看,便是历史;横着去看,便是社会。”——李大钊没有采用把“社会”“历史”分开讲述的方式,而
7、是以人们现实生活的经验和感受为纽带,在整体上把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描述,强调借助历史的眼光认识今天的社会。“历史与社会”:解读理念之三七年级描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和线索。八年级讲文明的起源、传播和发展,提供了观察历史过程观点和方法。九年级以人类进入当代社会的时空概念为基础,集中探讨人们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世界性课题:模式创新学科本位模式。学生本位模式。社会本位模式。课程综合化的基本理念和趋势,在海内外的课程改革中业已成为普遍共识。综合课程的实践因各种因素的制约,仍存在诸多问题。课程综合化的理念,见诸于学科内部的整合,见诸于学科群体的组合,都已有广泛的实践
8、基础。真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