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

ID:38655252

大小:5.55 MB

页数:77页

时间:2019-06-17

2011版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_第1页
2011版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_第2页
2011版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_第3页
2011版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_第4页
2011版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版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版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温州市实验中学蔡永整体情况:着眼于学科课程的学业水平,明确历史与地理知识是支撑本课程内容目标的基础;着眼于初中课程的总体架构,确认历史与地理教育的特有价值是构成本课程目标体系的主体;着眼于中学课程的整体格局,建立同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横向互补关系,同高中“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历史、人文地理、思想政治)的纵向衔接关系;更有针对性、更具操作性地阐述课程的“实施建议”,重点是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课程性质不变中的变化提高人文素质综合课程开放课程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等相同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

2、极适应社会发展和主动参与社会活动,提供历史、地理和其它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培养公民应有的人文素质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探究对象是人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它以历史、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支撑,从学生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出发,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变革,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崇高美好的理想。不仅在于对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还有对其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综合;不仅是对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问题的综合,还体现在对分析、认识某个事件或现象的角度的综合。它是一门在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上都力求整合的课程。注重史地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在统筹相关学科知识、优化课程内容结构

3、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具有综合观察事物的眼界、掌握综合运用知识的方法、获得综合认识问题的能力。关于综合课程的理解:在“课程内容”的呈现上,不仅对“内容目标”条目的设立和表述要充分融入综合的意义,而且对应“内容目标”的相关条目,要尽可能就综合意义的把握给出“提示与建议”在“课程理念”的阐述上。针对本课程独具的综合意义,用题为“关注事物联系,体现综合价值”的专项进行阐述。在“实施建议”的要求上。在“教学建议”中,以“把握相关知识的联系,充分显示综合的追求”为题,针对相关内容目标,具体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贯彻综合的理念。一般综合课的意义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一样,同属于学科课程。同为学科课程,

4、综合课程不同于分科课程。学科课程的综合化,并非特指某种形态的综合课程。不同阶段的综合课程具有不同的意义。评估综合课程成功与否,要从整体上看是否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与时俱进的课程理念大力提供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力求真正实现人文社会学科内容的综合。强调历史的、辩证的观察和认识社会。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贴近社会生活,促进自主发展。提倡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关注事物联系,体现综合价值。坚持唯物史观,揭示发展规律。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实际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帮助学生更为理性

5、、更为智慧地认识人类的历史和生活的环境,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课程的综合性来自相关内容的联系。包括生活主题与史地知识;地理与历史学科概念的联系;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区域历史与纵向联系;区域间的横向联系;重大事件的因果联系;史地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对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内容的整合。各个学科领域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而不只是形式上的捏合。课程理念主要关注的内容:一是培育民族精神。帮助学生对过去凝聚共同的记忆,对现实感受共同的利益,对未来形成共同的认知。二是培养世界眼光。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当代国际社会的视野中,关注全球性问题的由来和意义,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三

6、是提高综合能力。以人为本,着眼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综合时间和空间因素,把握历史和现实问题的来龙去脉。四是认同唯物史观。在历史和社会探究中,帮助学生逐步接触并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遵循和坚持唯物史观:其一,对唯物史观的“遵循”与“坚持”,是本课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其二,是否遵循唯物史观,如何坚持唯物史观,是近年有关历史观及史学方法论讨论的热点,也是目前历史教育界特别关注的问题。其三,本课程作为历史与地理的综合课程,不可能采用社会发展史的叙述框架。其四,所谓“遵循唯物史观”、“坚持唯物史观”,从目标设置的角度看,并不是针对学生的要求,而是针对课程设计者

7、和课程实施者的要求。全新的设计思路生活的时空(区域与变化、专门技能和综合能力)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人类变迁为框架,认识文明的传承)发展的选择(20世纪中国与世界的发展道路)我们生活的世界(社会是怎么样的)我们传承的文明(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社会应该是怎么样的)空间时间空间时间主题一:生活的时空。以时间和空间为框架,帮助学生从生活的区域、生活的变化两个视角观察和感受生活的意义,同时获得有关历史、地理探究的专门技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