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企合作的几点粗浅认识

对校企合作的几点粗浅认识

ID:39165293

大小:16.1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6

对校企合作的几点粗浅认识_第1页
对校企合作的几点粗浅认识_第2页
对校企合作的几点粗浅认识_第3页
对校企合作的几点粗浅认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校企合作的几点粗浅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校企合作的几点粗浅认识校企合作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它涉及到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目标的制定、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教学内容的更新等诸多方面。“校企合作”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而能否办出特色正是中等职业教育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对校企合作有如下认识:一、中等职业院校走校企合作之路的必要性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急”“新”人才需求日益增长,高效、优质的培养技能人才成为摆在中职学校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中国经济发展两大“火车头”之称的珠江三角洲

2、、长江三角洲,不久前传出“技工荒”的消息,甚至有“技能人才大本营”之称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也闹起了“技工荒”。他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的培养。2、职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中职教育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企业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因为中等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就是选择就业。目前“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大多中等职业院校为学生就业难而苦恼,“毕业就等于失业”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而直接导致学校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中的形象受损,进而造成恶性循环——招生难。所以为了保证就业,促进职教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声誉,只有走校企合作之路。3、企业发展的需要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

3、供的数字表明,我国的劳动技能指数仅居世界第59位。在技术方面,发达国家高级技师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而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只占1.5%,高级工只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到60%。高技能人才短缺,以及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如何迅速提高和加强工作现场的技术力量,使比例趋于合理,就成为各个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校企合作是解决企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4、学生就业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招收、培养较高素质的员工逐渐走进学校;学校为了培养自己的学生,逐步走进工厂。校企合作达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盈”效果。二、校企合作的内涵校企合作

4、内容丰富,从硬件到软件,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从办学到教学,层次不断递进。第一层:人、才、物的双向流动与合作。企业向学校捐赠资金、实训设备、技术手段,提供职业情境、实践场所,提供行业企业专家、技师,向学校发用人订单等;学校向企业提供培训场地、职业技能鉴定站、智力和技术咨询及培训服务等。第二层:教育教学各要素的全程参与。1、专业建设为龙头。学校成立专业建设知道委员会,依靠市场和企业需求,瞄准产业建设专业,围绕专业联产业,学科链对接产业链,专业链对接岗位链,校企合作专业化和专门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2、课程建设为核心。学校设立课程专家指导委员会,研究课程方案的规划和设计,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校

5、企共同开展岗位过任务分析,校企共建优质核心课程,共同制订企业岗位能力标准,或直接开设企业的专门课程;3、教师队伍是关键。积极引进企业实践制度,增强教师的“双师型”素质;4、实训基地是保障。“筑巢引凤”或“借船出海”,与企业共建共享,创建融教学——生产——研发——培训——鉴定于一体,多功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5、教材建设是抓手。借助行业企业之力,开发和编写具有职业和企业岗位特点的教材,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合学科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吸收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体现模块化、岗位实习、顶岗实战,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是校企合作的结晶;7、企业评价是导向。改变学校和教师的单一评价

6、模式,市场和企业是人才标准的试金石,校企合作实际上是检验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质量的重要手段;8、学生成才是目的。校企合作的根本价值判断,是以人为本培养和储备高素质人才,打造技能型人才是学校各企业的共同行为。很对职业院校提出的观点或经验,更能反映校企合作的深度。比如,“五个合一”的做法,即“教室和车间合一”“教师和师傅合一”“学生和学徒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作业与作品合一”。第三层次:精神文化层面的相互认同和渗透。学生体验企业真实环境、耳濡目染感知企业文化内涵,这种教育效果是单纯校园环境不可能达到的。相反,教育的先进文化、校园的精神文明以及科学精神、研究能力等,对企业也有很大的渗透力。学校

7、和企业优势互补、资源互通、利益共享、共同发展,取得了“多赢”效果和多方认可。企业获得了人力资源储备,获得了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获得了低成本的外加工产品,获得了学校的培训服务、咨询服务和文化资源;对学校:建设了供需对接的专业,推动了课程改革,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创新了师资培训模式,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完善了实践教学的条件,拓展了教育和培训服务领域,提升了教学质量,推进了“双证书”制度,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学生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