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918709
大小:1.23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1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国的地理差异 (自然差异复习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不同地区间显著的自然和人文差异,及差异形成原因。2.了解不同类型的区域为例,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理解秦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教材分析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地理的衔接点,在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差异。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地理差异显著”,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复习归纳、提升的
2、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区域差异的认识;第二是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可按照区域名称、区域位置范围、区域划分依据的顺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四大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教学重点1.秦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教学难点确定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教学用具PPT课时安排2课时一、地理差异显著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同学们,在假期里,大家有没有出去旅游或者随家长到外地探亲?你所去的地方与涪陵有什么不同?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不同?(《中国地图》PPT或板画,作为学生谈论不同区域的背景)大家所说的外地与涪陵的不
3、同,归根到底是因为外地与涪陵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中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这学期我们将在上学期学习完中国地理总论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中国的区域地理,以加深对我们国家的了解。【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自学课文,搜集信息,解决下列问题。(将重点内容在书上画记号)1、我国气候、降水、地势等地理要素有何空间变化规律?(自然环境差异)2、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经济有何空间变化规律?(人文差异)【预习反馈】(一)显著的地理差异1、自然环境差异:气温的空间变化:低纬气温____,高
4、纬气温____。 →(影响因素:纬度因素)降水的空间变化:由____沿海向____内陆递减。→(影响因素:海陆因素)地势的空间变化:__高__低,呈___状分布。 →(影响因素:地形因素)2、人文地理差异:农业的空间变化:__牧__耕,__稻__麦。人口、城市、交通的空间变化:__密__疏。经济发展的空间变化:__高,__低。生活习俗……文体传统……归纳提升→有些地理事物,尤其是山脉,往往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合作探究】(P5活动)1、归纳秦淮线南北两侧的地区差异。2、分析秦淮线特点?3、分析导致
5、秦淮线南北两侧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归纳小结】1.我国不同地区地理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方面?2.地理差异会对我们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3.从哪些方面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当堂检测】地理填充图册P1-3【课后反思】二、四大地理区域【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自学课文,搜集信息,解决下列问题。(将重点内容在书上画记号)1、地理区域有哪些类型?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看P6图5.4“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了解(1)四大地
6、理区域的名称。(2)由名称,你能了解四大区域哪个方面的特点?(从位置、地形、气候等思考)【预习反馈】(略)【合作探究】完成P6“活动”,了解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认识各区域最主要的自然特征,回答下列问题并填表。1、界线A(1)界线A是哪两大地域的分界线?(西北地区、北方地区)(2)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400㎜)(3)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季风)(4)主要位于季风区的区域是__________?该区域与非季风区的差异主要是什么?(降水)(5)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______
7、__?(干旱,因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基本不受夏季风的影响)2、界线B(1)界线B是哪两大地域的分界线?(2)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800㎜)(3)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0℃)(4)确定界线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气温和降水,即气候)(5)该界线与什么山脉、河流分布大体一致?(秦岭、淮河)(6)南、北方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北方地区为温带半湿润气候,南方地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3、界线C(1)界线C是哪两大地域的分界线?(2)界线C与哪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
8、3)该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地形和地势)(4)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归纳小结】四大区域主要自然特征(板书)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主要自然温带半湿润亚热带湿润干旱高寒特征【当堂检测】地理填充图册P4-5【课后反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