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22153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8
《小说阅读方法与技巧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说鉴赏阅读心得经过小说章节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阅读小说时仍然有许多疑惑之处,抓不住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对通过环境、情节等因素塑造的人物特点也没有方法与技巧去提炼,于是我研究并总结关于小说教学中授课知识点与技巧,现写出个人观点。小说要从三要素着手,掌握人物、情节、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发展的趋势。所以,做题前,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症下药。以下,我就从三要素分析阅读小说时的方法及技巧。一、人物人物是小说的灵魂,离开了人物,小说便不成小说,只是堆砌的文字,没有鲜活地生命感。读小说首先要把握好主人公,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
2、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其次,次要人物的设定都是为衬托主人公而定的,不仅仅要把握好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也要把握好次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全局理解小说要体现的主题及中心思想。故我们要掌握如何鉴赏小说中人物的方法。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
3、表白了。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比如阿Q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孔乙己为自己偷书所作的辩解,华威先生到处赶着开会,说起话来满口官腔,等等,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写他的衣着是“一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写出了他迂腐、虚荣的性格,也反映出了他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
4、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典例分析: 1、《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孔乙己“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他说“窃书不能算偷”,他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可见,孔乙己是
5、个深受科举制毒害的人,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好逸恶劳,但也心地善良。 2、《药》的主人公是夏瑜还是华老栓?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答:《药》的主人公是华老栓,不是夏瑜。A.《药》描写的是群众的愚昧麻木,革命者的悲哀也是因群众的愚昧麻木引起的。B.全篇着力刻画的是华老栓。作者通过行动、心理描写和环境衬托,表现了华老栓愚昧麻木、老实本分等性格特征。C.作者明写华老栓,暗写夏瑜。意图是将国民的劣根性暴露出来,因此,正面描写华的愚昧麻木。对夏瑜采取侧面描写,只是反衬不觉悟的群众,更深的揭露国民的劣根性,警醒人民改造国民性。一、情节。情节是小说最易解决的一个要素,
6、所以设题难度不大。但得满分不易。可能设题:(1)概括小说情节。情节按故事的发展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遇着这类题,只需把四部分分条列出即可(当然语言要简洁),如《面包》;(2)小说主要情节。这类题要考虑到可能是高潮部分,是小说中文字最多的,是标题暗示的。如《董师傅游湖》;(3)鉴赏小说的情节。这题的关键是注意情节波澜起伏的特点,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还有《炊烟》中,有一题“纵观全文,找出“老张疼女儿”表现在那些方面”。这也是对情节的考察,根据提示“纵观全文”把点找全就行啦!对小说情节的鉴赏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理清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弄
7、清故事的来龙出脉,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尤其注意分析透发展和高潮部分。善于体悟出故事情节中寄寓的深刻生活哲理、社会现实意义。 第二,鉴赏小说的情节要从细节入手,细节往往成为设题点,伏笔于点睛之笔是命题者的热点选择。另外,还要注意鉴赏小说情节中倒叙、插叙、伏笔、悬念等的表达效果。 第三,小小说必有情节上的“转”(即情节、感情的变化);因为短,冲突往往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引人深思。这使结尾句往往成为点睛 之笔,是理解全篇的关键。 第四,故事情节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梳理故事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