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秋科学教研计划

2011秋科学教研计划

ID:38332705

大小:321.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6-10

2011秋科学教研计划_第1页
2011秋科学教研计划_第2页
2011秋科学教研计划_第3页
2011秋科学教研计划_第4页
2011秋科学教研计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秋科学教研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科学教研活动计划教研组长:叶宏宾一、教学理念: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精神,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常规教学有序,扎实有效,创新教研方式,教研工作研究要持之以恒,不断提高科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坚持科学教学与科学活动协同并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的教学理念,积极创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科教学氛围。二、教学要求:1、掌握教材结构:纵向理解各册教材的排列顺序,理解每册教材中各单元的排列顺序,理解单元内各课教材内容的排列顺序;横向理解每课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2、理解教材重点和难点,科学教材的重点主要体现:一是重要的科学事实。二是有关联性的知识。

2、三是基本方法与技能。四是科学的情感与态度,它们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动力,也是教材的重点。教材难点是学生学习困难所在,产生难点的原因是由教材体系与学生接受水平、能力发展的差距造成的。对于教材难点,不可一概而论,它因学生学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不同而不同,理解教材的重难点就抓住了教学关键。3、理解教材编写思路。一要感知教材、丰富教材内容、全方位、多角度理解教材的过程。二要思维加工教材、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从本质上理解教材的过程。提练出教材的知识点,建立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之间的联系。三、教学思路:对不同年级学生课堂教学探究能力进行分层培养。1、三年级以制定口头计划为主“口头计划”常常是针对小学

3、生在观察中产生的问题或对问题的猜测进行讨论,形成口头的解决问题或验证猜测的方法与大致思路。三年级以观察活动为主,观察和实验都较为简单,口头计划几乎贯穿每一节科学课,它的特点是花时少,容易操作,与书面计划相比要求也不高,因此学生容易接受。这一阶段侧重于弄清楚“用什么来做什么”。方法可以多样,可以口头说,也可以用手比划,或者画画等,教师根据情况也可以把学生的口头计划以板书的形式简单记录下来,使学生对计划有进一步的了解。2、四年级以制定简单书面计划为主对四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提出制定简单书面计划的要求,即能列出研究所需的材料,并说出思路的由来,如能写出研究的简单步骤,包括研究问题、研究工具和材料、

4、研究方法等。在开始训练阶段,可以只让学生说说打算怎样实验,随后逐步过渡到让学生写出来。同时,教师应适时和适度地指导、有的放矢的参与,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书写书面计划。3、五六年级以制定较为完整的探究计划为主问题更深入。到了五六年级,就要对一个大的系列问题中的某一方面进行一些深入的探究。要能自己定下研究的问题、对象(内容),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测,再根据猜测设计自己研究所需要的材料、工具和研究的步骤,还要设计好记录的形式。内容更全面。探究计划内容应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做什么,即应该收集哪方面的证据,这是解决探究方面的问题;二是怎么样做,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我们的猜想与假设,

5、需要用哪些材料、工具等,这比做什么更具体;三是注意事项,包括安全、分工、记录等一系列问题。目的性更强。要求学生能了解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能根据已有的材料和工具,讨论和制定可行的小组研究计划,在此基础上写出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情况的记录、通过研究知道了什么等内容。要注重严谨的操作程序训练,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目的的理解。培养制定探究计划的能力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过程,但不同年级并不是机械分割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切不可机械理解。四、教学设置::时间年级9-10月10-11月11-12月12-元月三年级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四年级我们的身体天气溶解声音五年级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

6、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六年级生物多样性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五、教师备课要求1、熟悉新课标、钻研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法,精心安排设计教学过程。2、学期年级教材教学总目标明确,学期教学试验计划完整,单元教学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明确。3、课时教案由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部分构成)、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引入、新授课(探究活动设计)、教学巩固(教学小节、学校拓展、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构成]。教学设计要求科学严谨,实验操作规范合理。4、教学体验(教学反思、教学小结)每单元不得少于1次。5、教案课时数,以不同年级教师用书规定的课时数为准,每册教案

7、备足课时数。六、教师教学准备:1、考虑探究内容的难度是否适中探究内容的难度直接决定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如果探究内容过浅,就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激发具持久的探究兴趣;如果探究内容太难,学生会无从下手,研究不出什么结果。为此,必须选择那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的内容。教师在教学准备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和探究能力,审视探究内容的难度是否适中,否则就不会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2、考虑探究活动的数量是否适量对于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