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自清《荷塘月色》主题之美

论朱自清《荷塘月色》主题之美

ID:38145647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2

论朱自清《荷塘月色》主题之美_第1页
论朱自清《荷塘月色》主题之美_第2页
论朱自清《荷塘月色》主题之美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朱自清《荷塘月色》主题之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朱自清《荷塘月色》主题之美摘要: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坛的地位。写于1927年的《荷塘月色》,被认为是朱自清美文中的经典,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荷塘月色》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契合了当代人普遍的社会心态,“哀而不伤”的情感表达符合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追求,作者对江南生活的追忆体现了当代人的家乡情结。关键词:朱自清;《荷塘月色》;情感《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代表作,是公认的现当代文学“美文”,是公认的中学语文典范篇章。然而,《荷塘月色》的主题、内容、意味究竟是什么

2、?《荷塘月色》在艺术上的特色究竟是什么?《荷塘月色》“美文”的美究竟在哪里?可以说,自《荷塘月色》发表75年以来,一直也没有得到令人心悦诚服的解释。相反,那种联系当时社会政治背景的表现了作者在大革命失败后的苦闷心情,以及语言优美等方面的概括,不仅没有接触到《荷塘月色》内涵的主旨和艺术的特性,而且,对读者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学生欣赏这篇美文没有任何帮助,对人们理解这篇美文反倒形成了一种严重的错误诱导,致使这篇美文被解释之后,变得不可理喻。我以为《荷塘月色》表现的纯粹是朱自清个人的情感。这种个人情感与那个时代的政治背景

3、根本无关;与另外文学作品的表现的革命主题根本无关;与以莲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意象表现坚贞的情操根本无关。这种个人情感完全是属于朱自清做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内心体验。概括地说,《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种潜意识愿望的表现。朱自清以“荷塘月色”的幻梦似的描写,把潜意识中的美人原型和爱欲投射在了荷花的意象上,这就使荷花——《荷塘月色》成为朱自清潜意识愿望的象征。一、意境之美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在审美活动中,它强调主客统一,情景交融,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审美对象在人的思想意识中相互交融,浑然统一;它还强调虚实相生

4、,动静相依,言尽而意无穷。《荷塘月色》虽然是一篇写景的美文,但是它毕竟离不开当时作者的感受。因景情生,作者当时的精神状态必然影响到他的审美状态,作者是要塑造一件艺术品,也是要以美的欣赏来抵消心情的郁闷,可是一种产生于无法改变的现实的精神状态是很难在瞬间改变的。即使一件纯美的艺术品,也很难是孤立的、单纯的,也离不开作者那时那地的心情与感受,散文《荷塘月色》就是如此,只不过作者的感受不那么突出、强烈罢了。由于美的景致的抒写,作者的心情起了变化,不再是那么压抑、低沉,而是有些“淡”了。全文无论是写寂寞的小路,还是叙述家乡

5、采莲的风俗;无论是描绘月下的荷塘,还是刻画荷塘上的月色,都突出了一个“淡”字,感情是平缓的,和谐的,既感受不到意气风发的昂扬,也体验不到情绪低沉、哀怨。即使有些兴奋,也马上又沉静下来,当写到江南采莲的旧俗时,作者引用了梁元帝《采莲赋》里的句子,想象当时热闹的情景,思绪刚刚有些活泼,作者随即打住。“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当时作者那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感受可见一斑。从全文来看,作者的情致并非突出,更多描写的还是景物,但作者的那种淡淡的忧郁还是让人清楚的体会到的。作者的情致完全融入到景物描写

6、之中去了,犹如酒与水,浑然一体。在一般人的印象里,《荷塘月色》是以对景物的细致描绘取胜的,而作者的感情往往被忽略了。之所以如此,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忽略了文章的韵外之致。当然在作者的有意雕琢之下,文章也的确精美,让人回味无穷。淡淡的月光下,寂寞的小路上,一个人静静地散步在荷塘四周,这里有亭亭的叶,有如出浴的美人的白花,微风不时送来缕缕的清香,在斑驳的树影之间,偶尔漏出一两点路灯光,其间夹杂着蝉与青蛙的鸣叫,衬托出深夜的宁静。此刻情景犹如电影蒙太奇,在人的大脑里活现出来,好像在伴随着作者共同漫步于荷塘的四周。如诗和

7、画面给人留下无穷想象的空间。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荷塘月色》之所以被认为是美文中的经典,除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形象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情与景的巧妙融合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它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当代人普遍的心理追求与社会心态,满足了人们共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除了《荷塘月色》之外,他的《春》、《绿》等作品也是人们屡读不衰的美文,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把他的这几篇经典作品背下来,成为记忆中的宝贵财富。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经历了“文革”的阵痛之后,人们理性地选择了和谐,读者们早已从“伤痕文学”的阴影中

8、走出来,呼唤人性,人情和人道主义的“新时期”文学早已过去.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绝大多数读者已不再沉湎于“新时期”文学之中,虽然“新时期”文学着重表现了人的尊严和价值,它对人的重新发现,提高人的尊严和地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那种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让我们从中体味到五四新文学所开创的那种张扬个性的人道主义文学特征。但是,“新时期”文学留给人们太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