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游之静美-读朱自清《荷塘月色》

隐游之静美-读朱自清《荷塘月色》

ID:12174647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6

隐游之静美-读朱自清《荷塘月色》_第1页
隐游之静美-读朱自清《荷塘月色》_第2页
隐游之静美-读朱自清《荷塘月色》_第3页
隐游之静美-读朱自清《荷塘月色》_第4页
隐游之静美-读朱自清《荷塘月色》_第5页
资源描述:

《隐游之静美-读朱自清《荷塘月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隐游之静美:读朱自清《荷塘月色》内容摘要:从中国古典园林之美的角度看,《荷塘月色》只是作者独自“尽兴而游”的“隐游”活动写照:即对“隐游”的原因、“隐游”的时间、“隐游”的地点、“隐游”之静美、“隐游”的文化联想和“隐游”的方法进行记录。一方面,文中的“隐游”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有”和“无”的空间组织和创造,诞生出在主体的凝神寂照中风月虚景和荷塘实景相融的意境,形成画境文心之美,另一方面说明了“隐游”的实质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安生之道。关键词:古典园林游隐游荷塘月色宋代郭熙论山水画:”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1]古人常将优游山水、乐林泉称之

2、为“游”。[2]“游”有两种形式,即“显游”和“隐游”,“隐游”的特点是:“钟情园林,知己泉石,独自逍遥容与。”[3]追求一种画意曲境的静赏,是游赏者自我兴味、意趣等精神上的满足和舒适,是古代文人游玩的主要标准。朱自清是一位标准的传统知识分子,若从中国古典园林之美的角度看,很明显,《荷塘月色》也是一次比较典型的现代时期的“隐游”活动写照。一.“隐游”的目的5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要想保持净洁虚明、幽静安闲的心态,最好的方法是走向自然,让人的肉体与心灵融合到山水林泉中。文中一开始就强调“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如何平抚这心中的焦虑?作为修养很高的作者,最自然、最方便想到的是每日都

3、经过的荷塘。(可以推测:平时清华园中的这一方塘应是作者最常去的消遣地方。)选择何时去游荷塘?古人认为,最宜于“花时、月时、雪时、雨时、风时和暑时赏景,人称六宜。”[4]此时,作者在月下院中乘凉,忽然想到荷塘,推想荷塘应有另一番风景,是因为如果此时去游荷塘,可谓占了“暑时、花时、月时、风时”之四宜的方便,荷塘的景致应是最美的。作者是独自一人去“隐游”荷塘的,“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他能充分享受“独处的妙处”,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他的“隐游”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作者与大自然能够静静地进行心灵的交流,他

4、追求的是自由、美好,而大自然中的荷塘月色是安抚他灵魂的绿洲,超越尘世的乐园。因此他“便觉是个自由的人”,哪怕只是暂时地超脱。二.“隐游”之静美5传统美学认为,园林艺术由“有”和”无”组成,构成景物为“有”,而容纳游者观赏的活动空间为“无”,只有实景与风景空间的协调,游赏才能现出虚实相济的境界。“中国园林建筑更是注重布置空间,处理空间”[5]。在文中,作者很善于运用小煤屑路和树在造境中处理空间的作用。曲折幽僻的小煤屑路应该有两段,一段通向荷塘,能让游者进入主要景点前作一个准备(文中是省略了这段路),另一段基本沿着荷塘的周边布置,既是荷塘有机的一部分,也为赏景者提供了路径的方

5、便。树的作用不可小视。一方面,空旷的水面四周需要树来装点,会显有立体感。更重要的,“水必曲,园必隔”[6]荷塘只有通过四周的树的空间分割和丰富,才能使荷塘独立出来,树起了类似围墙、廊的能遮挡视线的作用。使游者身在其中不知其尽端之所在而倍觉其大,才会尽曲尽幽。若看树林外,会有隔景的效果。而林外之景也可能形成漏景,如:“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而且,树本身也有独立之美,“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有树,易得华滋之美。文中写树共三处,涉及到“蓊蓊郁郁”的树的繁茂、“斑驳的黑影”、“稀疏的倩影”的树影,以及“阴阴的”树色和杨柳的树姿。文中“隐游”之

6、静美主要由在此空间分布中“暑时、花时、月时、风时”之景致融合而成,正是由于“月时”、“风时”之风月虚景,才使得荷塘中“暑时”、“花时”之实景更加神采和空灵,构成了朱自清笔下独特的“荷塘月色”。5“暑时”的荷塘最美,四周的树才最茂盛,“蓊蓊郁郁”。荷塘的实景才会出现出水很高的叶子、盛开的荷花,四溢的荷香、凝碧的波痕;荷塘的夜间才易浮起薄薄的雾气;才能在月色中辨出杨柳的丰姿;此时,荷塘月色的静美,并非死寂之境,而能寂处闻音,时时充满富有生机的虫鸣,”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以此反村环境的幽静。“花时”的荷塘是点睛之处,可谓色、形、香、味俱全。作者不惜笔墨

7、,用比喻、排比写荷花的不同姿态和神情,“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又用通感写荷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月时”的妙用能改变景致原有的色、形、影的氛围,赋予景物空间以深、净、淡、空、幽、奇等种种风神情调。月色属虚境,在它的笼罩下,风景变得含蓄迷蒙,现出一种特别的韵味,并增加了景色的层次和空间感。文中的月是满月,有了它,才可能看见荷塘的“暑时”、“花时”的朦胧之景:如“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才能制造出“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