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049853
大小:3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4
《浅谈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有效策略[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年中学数学学科教学论文参评文章浅谈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有效策略自贡市沿滩区瓦市中学校银登英【内容摘要】习题课是学生消化、巩固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途径。本文旨在通过对习题的有效设计,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处理提高习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习题课题组训练变式训练解后反思【正文】习题课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是学生消化知识、巩固知识,将知识点转化成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习题课的教学策略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将知识应用转化成数学能力,提高习题课的质量是有效课堂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习题课教
2、学的有效性呢?一、习题课的设计策略习题课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对其掌握的情况,灵活设计讲究实效的课型。习题的设计要讲究科学性、典型性和系统性。围绕习题课设计的原则,我认为有以下几种设计策略。(一)题组训练“题组训练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有效地选用一组数学问题组织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除了解决数学问题外,通常还要解决学生的能力技巧的训练的问题,以达到对问题本质的深刻理解、掌握解题规律、巩固知识技能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等。在学完有关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方程和不等式以后,我利
3、用了这样的题组:已知二次函数(1)做出其图像(2)求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方程(3)求出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4)判定方程有无实数根(5)分解因式(6)解不等式>0(或4、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一)变式训练在教学中的所谓变式,即是指对数学概念、定义、定理、公式,以及问题背景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化,使其面目不一,而本质特征不变。变式训练应用到几何习题课教学中十分有效,通过变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搞清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提高数学能力。例如:已知:C为AB上一点,△ACM和△CBN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求证:AN=BMNMQPRBCA(分析:如对此题多做一些引申,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探索一:设CM、CN分别交AN、BM于P、Q,AN、BM交于点5、R。问此题中还有其他的边相等以及特殊角、特殊图形吗?给予证明。探索二:△ACM和△BCN如在AB两旁,其它条件不变,AN=BM成立吗?探索三:△ACM和△BCN分别为以AC、BC为底且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其它条件不变,AN=BM成立吗?探索四:A、B、C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其它条件不变,AN=BM成立吗?探索五:A、B、C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时,△ACM和△BCN分别变为正方形ACME和正方形BCNF,其它条件不变,AN=BM成立吗?这样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一、培养6、学生解后反思的良好习惯每次考试结束后,常有学生感叹,这个题我会呀?要是仔细点就好啦!可这已经晚啦!怎样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呢?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知识不过关,而是审题不仔细,解题时粗心大意,对已知条件的内涵没有充分利用,对隐含条件没有充分挖掘,对推理过程是否合理缺乏仔细推敲,甚至出现笔误的情况。出现上述情况,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避免,而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养成良好习惯,这就是解后反思。解后反思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时间有意识的引导,如:给学生设计易错题、易混题等的训练,在解完题后,“回头看一看”,解后反思的主要内容; (1)、看看有7、无看错、写错的地方。(2)、反思隐含条件是否充分挖掘(3)、回忆自己解决问题的结果和过程,找出出错之处,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4)、分析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防止以后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5)、思考还有没有更简洁、更佳的问题解决办法,或思考变换问题条件将如何影响问题的解决。 (6)、反思自己是否通过问题解决学到了什么新的东西,与问题有关的认知结构是否得到了改善。这是反思总结过程的最核心内容,也是应用反思总结策略的终极目标。习题课是中学数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在推进课改,提高课堂效率的今天,我们要认真研究习题课的有效性8、,着眼于学生的能力的形成和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真能力!【参考文献】《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案例》主编胡明根中国传
4、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一)变式训练在教学中的所谓变式,即是指对数学概念、定义、定理、公式,以及问题背景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化,使其面目不一,而本质特征不变。变式训练应用到几何习题课教学中十分有效,通过变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搞清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提高数学能力。例如:已知:C为AB上一点,△ACM和△CBN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求证:AN=BMNMQPRBCA(分析:如对此题多做一些引申,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探索一:设CM、CN分别交AN、BM于P、Q,AN、BM交于点
5、R。问此题中还有其他的边相等以及特殊角、特殊图形吗?给予证明。探索二:△ACM和△BCN如在AB两旁,其它条件不变,AN=BM成立吗?探索三:△ACM和△BCN分别为以AC、BC为底且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其它条件不变,AN=BM成立吗?探索四:A、B、C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其它条件不变,AN=BM成立吗?探索五:A、B、C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时,△ACM和△BCN分别变为正方形ACME和正方形BCNF,其它条件不变,AN=BM成立吗?这样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一、培养
6、学生解后反思的良好习惯每次考试结束后,常有学生感叹,这个题我会呀?要是仔细点就好啦!可这已经晚啦!怎样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呢?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知识不过关,而是审题不仔细,解题时粗心大意,对已知条件的内涵没有充分利用,对隐含条件没有充分挖掘,对推理过程是否合理缺乏仔细推敲,甚至出现笔误的情况。出现上述情况,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避免,而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养成良好习惯,这就是解后反思。解后反思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时间有意识的引导,如:给学生设计易错题、易混题等的训练,在解完题后,“回头看一看”,解后反思的主要内容; (1)、看看有
7、无看错、写错的地方。(2)、反思隐含条件是否充分挖掘(3)、回忆自己解决问题的结果和过程,找出出错之处,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4)、分析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防止以后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5)、思考还有没有更简洁、更佳的问题解决办法,或思考变换问题条件将如何影响问题的解决。 (6)、反思自己是否通过问题解决学到了什么新的东西,与问题有关的认知结构是否得到了改善。这是反思总结过程的最核心内容,也是应用反思总结策略的终极目标。习题课是中学数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在推进课改,提高课堂效率的今天,我们要认真研究习题课的有效性
8、,着眼于学生的能力的形成和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真能力!【参考文献】《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案例》主编胡明根中国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