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邓彤·郑晓刚】

秋水【邓彤·郑晓刚】

ID:37777165

大小:58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30

秋水【邓彤·郑晓刚】_第1页
秋水【邓彤·郑晓刚】_第2页
秋水【邓彤·郑晓刚】_第3页
秋水【邓彤·郑晓刚】_第4页
秋水【邓彤·郑晓刚】_第5页
资源描述:

《秋水【邓彤·郑晓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秋水(节选)》教学实录(教师要求学生在30分钟内自读课文三遍:第一遍,只看原文读,了解大意,标出疑难;第二遍,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尝试解决疑难;第三遍,总结自己在本次阅读中最大的收益。在此基础上,师生进行了十余分钟的阅读交流。)师:在许多中国文人心中,一直珍藏着一轮明月,它绽放着别样的美丽,这明月,就是庄子——一位最富浪漫诗情的哲学家。我们今天学习的《秋水(节选)》,就是庄子著作中的·一个著名的片段。学习古人的文章,句读是第一关。我想通过这种方法,看看同学们自读的情况。(教师投影展示无标点的课文,学生朗读。

2、)师:从刚才的朗读中,感觉同学们都已经做了比较认真的预习。下面,老师再提几个问题,看看大家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请问:这则短文主要阐释什么道理?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生:不能局限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否则就如井底之蛙!生:一个人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师:很不错啊!再来看几个句子,请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投影显示)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2.顺流而东行3.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4.我之谓也(师随机指几名学生回答,解释均无误。)师:看来,庄子也不过如此,这篇课文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嘛!同学们半个小时的预习就轻

3、松解决,这堂课是不是可以结束了?(学生笑)师:但是,老师在读课文时遇到一个问题,被一个字困扰了很久,即“河伯始旋其面目”中的“旋”字,同学们在阅读文章时是怎样理解这个字的呢?生:旋转。师:不错,课本上是这么解释的,那还原至句中说河伯“旋转面目”合理吗?(学生似若有所悟,片刻,学生发言。)生:说河伯“旋转面目”确实不合理。因为北海在黄河前方,河伯如果要对海神说话只需向前直视,没有理由转过头去。生(反驳):也许是他不好意思面对海神才转过头去的呢!生:那也不行。面对听众说话是基本礼仪,凡人尚且知道,河神更不能如此不

4、懂礼貌的!(生笑,师亦笑。)师:两位同学根据生活常识来推断词义,这也是一个好方法。我们语文学习主要还应该从语言着手来理解内容。《古汉语字典》中的“旋”有哪些义项呢?生(学生快速翻查):有三个——转、归和随即。师:我们不妨将这三个义项套人句子验证验证——是河伯“随即”了面目吗?河伯“归”了面目吗?河伯“转”了面目吗?生(笑):都不好。师:那怎么办呢?(生思考)师:刚才那位同学把“旋转面目”解释为“转过头去”,大家注意到了吗?我们是不是先把“面目”的意思弄清楚?生(顿悟):“面目”应该指面貌神情,比如“面目可憎,

5、面目全非”。刚才同学说“转过头”是可以的,但“面目”不能解释为“头”。而“旋其面目”要解释为“转过表情”就不合适……师:你的意思是说,根据上下文搭配关系,“旋其面目”中的“旋”不适合作“旋转”解,否则就会出现“转过表情”这样不通的说法,是吗?生:是的。师:那么,既然“面目”指“面貌表情”,那“旋”怎么解释才好呢?生:“旋”翻译成“改变”好!生(多数同学赞同):是河伯改变了神情!师:你们和一些专家学者所见略同啊!请看(投影显示)——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河神才改变脸色”。刘建国、顾宝

6、田《庄子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将此句译为“河神开始改变神态”。师:河伯为什么要改变神态呢?生:神态改变是因为心态改变了。师:改变神态前的河伯是什么样的心态呢?看看原文,有没有体现他改变之前的心态的句子。生:“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师:喜洋洋嘛。(生笑)师:请同学们朗读这一句。(学生读,师指导学生再三朗读,要求读出“得意洋洋”的语气。)师:那么,河伯是否有理由得意呢?生(齐答):有!师:用文中语句回答。生(齐读):“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师:九曲

7、黄河,雄浑跌宕,浩浩荡荡,他确实有资本洋洋自得。不过,这种得意似乎没有持续多久。到底是什么因素使他改变了自得之心呢?生:见到北海之后,河伯“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自惭形秽。师:河伯是怎么说的呢?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师:如果河伯不去东海,他会怎样?生:始终自以为是。生:会成为井底之蛙,被大方之家耻笑。生:如果不见识一番大海,河伯将会始终以为自己是“天字第一号”呢!师:同学们,海神是大方之家吗?生(七嘴八舌):不是,还有比大海更大的,大洋,天空,宇宙……师:让我们看看海神若在听了

8、河伯感叹后的一番话吧(投影显示):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学生齐读,了解大意。)生:海神的确不是最大的,但他所见更多,视野更宽,因此,能清醒地认识自己。这也是大方之家啊。师:这段话除了能够表明海神的“大方”,我们是否还能领悟到其他道理呢?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