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性的角度看现代家庭

从人性的角度看现代家庭

ID:37715693

大小:21.3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9

上传者:U-2437
从人性的角度看现代家庭_第1页
从人性的角度看现代家庭_第2页
从人性的角度看现代家庭_第3页
从人性的角度看现代家庭_第4页
从人性的角度看现代家庭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人性的角度看现代家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从人性的角度看现代家庭及对家庭社会工作的其启示摘要:社会变迁引发家庭的结构、功能和家庭关系发生了变化,家庭问题开始大量出现。社会工作一直把陷入困境的家庭作为服务领域之一,家庭社会工作者采用专业方法介入家庭问题的解决。而中国当前真正意义上的家庭社会工作尚处于萌芽阶段,专业与非专业混杂交织。要解决中国当前的家庭问题,家庭社会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关键词:家庭和谐;影响因素;家庭社会工作;社工介入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由于婚姻、血缘或认领关系而构成的社会单位。伴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革,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与家庭相关问题的范围不断扩大和复杂化,且这些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日趋明显。人们开始意识到稳定和功能完整的家庭对家庭成员,对社区乃至全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工作是一门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一直把那些在社会变迁下受到困扰的家庭作为自己的服务领域之一。社会在变迁,促使家庭的结构、功能和家庭关系都在改变,这种改变引发了何种家庭问题?社会工作采用什么方法,从哪些方面为受困家庭提供帮助?一.家庭稳定的影响因素家庭稳定是诸多因素的有机统一。包括:良好的婚姻基础、夫妻权利义务上的平等、互相尊重和谅解、相互帮助和体贴爱护;有事共同商量、经济公开、生活民主;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家庭开支;共同抚育子女、赡养老人;夫妻及家庭成员之间团结和睦;身体健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一定的合理的居住条件等。维护家庭稳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做工作,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其中,健全调解家庭矛盾的内部机制,即建立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于家庭稳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首先,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是家庭稳定的基础。 所谓家庭人际关系是指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包括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是,成员间朝夕相处、交往频繁,同时矛盾也会经常不断地出现。夫妻、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由于经济的或情感的、道德的原因而相互矛盾,如果这些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或危及家庭的稳定,甚至造成家庭的破裂。维护家庭的稳定,就是要正确解决这些家庭矛盾,就是调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果家庭的婚姻基础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是和谐的,许多矛盾是可以通过自身得到解决的,从而防止和避免那种激烈的家庭矛盾的出现。(二)其次,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会使家庭生活充满情趣。生活情趣是维系家庭的重要因子,它与一些生活恶习有严格区别,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原动力。有了这种原动力,家庭生活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增加新的生活内容,爱情之树才能四季常绿。尽管由于文化素养和生活习惯上的原因,人们对生活乐趣的追求不尽相同,区分为不同的层次。然而这不同层次的追求所赖以发展的条件都是共同的,即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有助于培养共同的生活情趣,使许多家庭成员以对方的情趣为自己的乐趣,相互以对方的情趣为中心,从而形成共同的生活情趣,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也有助于培养人的乐观向上精神。事实证明,长期生活在和睦、幸福欢乐的家庭环境中,可以使人的情感受到熏陶而变得愉快、乐观起来。反之,长期生活在矛盾重重的家庭中,则会使人生活情趣索然,使人悲观。反过来又会加重业已存在的矛盾,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三)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青年特别是少年可塑性强,受外界的影响大,以家庭的依赖性大,在其成长过程中,家庭的影响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在和睦的家庭中,青少年与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是融洽的。作为家长往往是积极为子女创造各种有利的学习条件,积极协助学校做好课外学生管理工作,有能力的家长还可以做一些辅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和睦的家庭里,青少年生活在蓬勃向上的气氛中,既使在困难时,也会以一种乐观的情绪面对生活。和谐、乐观、向上的环境熏陶,就会使青少年增强对家庭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能够刻苦学习、积极进取,正确地面对人生。反之,矛盾重重的家庭环境,往往使子女产生焦虑、烦燥,对生活失去信心、辍学、误入歧途。(四)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有利于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的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也是家庭稳定的重要参数.而要达到这些,原有的身体素质是基础,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则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据上海市有关部门调查反映,近年来40岁左右男性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以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务负担重,家庭关系不和谐。建立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夫妻共同承担和管理家务,在紧张的工作之后,能够从家庭生活中得到休整和补偿,做到有张有驰,这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的标志应该是怎样的?如何来实现呢?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应该包括: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民主平等的家庭风范,相互尊重、感情融拾的家庭关系,并能够有效地稳妥地处理家庭中产生的各种矛盾。二.实现家庭稳定的措施1.要树立正确的家庭婚姻观,倡导社会主义婚姻新风。近年来家庭问题上的混乱,归根到底是人们思想上的混乱,是非不清,甚至是非颠倒,一些传统美德被贬得一无是处,而一些西方腐朽的婚姻、家庭观念却成为时髦。因此,必须在恋爱、婚姻、家庭观念上橙清是非。要明确在家庭婚姻问题上,不能脱离中国国情,不能割断历史,简单地否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外来的东西既不简单肯定,兼收并蓄,也不简单否定,绝对排斥;而是采取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一方面: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外来的有益于我们的东西,另一方面,抵制有害的、腐朽的生活方式和错误思潮。爱情绝不单单是给予和索取,更重要的也是一种责任,因为随之而来的是家庭,每个家庭成员都对之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引导青年正确处理婚恋与事业的关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和处理婚姻家庭问题。2.要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建立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民主平等是我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也是建立和谐家庭人际关系的首要前提,家庭人际关系中的民主平等主要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中及在决定某些事情时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在家庭成员中,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不同辈份之间是平等的。不仅在经济上是平等的,而且在生活上也是平等的,要共同操持家务、共同管理家庭、共同承担教育子女和赡养老人的义务。因此既要反对家庭中的夫权至上的大男子主义,也要反对妇权至上,男子成了“气管炎”的妇权主义。否则的话,势必会造成家庭的失衡。俗话说,合则相安、不平则生事,甚至会破坏家庭的和谐。3.要豁达大度,宽以待人。家庭生活中充满矛盾,正确妥善地处理这些矛盾,要求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宽容大度。这种宽容大度是化解家庭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表现为在某个尖锐的矛盾面前,其中一方或双方做出某种让步,从而使得矛盾得以解决。一般说来,要求每个家庭成员都做到宽容大度是极其困难的,而只要有一人能够做到就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做为处理家庭人际关系的诸多矛盾时,要把握夫妻矛盾这个核心,把婆媳矛盾做为重点,对对方的缺点错误,对双方老人及非亲生子女,表现出豁达大度,这样做对解决各种家庭矛盾,对家庭的稳定是十分重要的。 4.要注重感情交流。感情是维系家庭的纽带,是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的基础。家庭成员感情融洽,就能够互相体贴、互相尊重,进而也就越发珍重这种感情。反之,如果夫妻、家庭成员间缺乏感情,是不会有,也不能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因此可以说一个美满的家庭,其感情必然是深厚的。然而,感情不是一个凝固的,而是处于流动、变化之中的,一件微不足到的小事,就可能导致感情大厦的崩塌。因此,不断增进夫妻、家庭成员的感情,是维护家庭稳定的关键。增进家庭感情最重要的是进行感情交流,在交流中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对方,培养新的更深厚的感情。事业上的相互理解和支持、生活上的相互关怀体贴、人格上的相互尊重、互敬互爱,这些都是维系感情的非常重要的原则。5.要相互尊重生活习惯。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都是历史地形成的,是由于重复而巩固下来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由于人们生活的环境不同,形成的生活习惯也各不相同,甚至相矛盾,在组成家庭之后,这些生活习惯上的矛盾,成为家庭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家庭中,家庭成员特别是长辈的生活习惯往往是自身人格的象征,是否得一尊重往往被看作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协调好家庭人际关系,就需要相互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既便是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也应在对方能够接受的前提下,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之逐步转化为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指出的是生活恶习则是家庭生活的腐蚀剂,会严重地破坏家庭人际关系,对恶习的容忍,就是对家庭的败坏,因此必须坚决摒弃。当然还要讲究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之真正得到改正。三.社会工作介入家庭问题的解决 家庭问题不仅影响人们婚姻的稳定、家庭的和谐、子女的成长及家庭成员的行为和心理,也对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行为的导向、社会价值观的认定有着重大影响,所以家庭问题不再是家庭内部的私人领域的问题而被忽视,它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于1989年宣布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以表示对家庭的重视是一个具有国际性的普遍性的议题。为应对日益纷繁复杂的家庭问题,致力于缓解家庭与婚姻问题的家庭社会工作应运而生了。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服务。家庭社会工作把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技巧运用到现代家庭婚姻体系中,为家庭提供支持,增强其动力,协助家庭成员处理所遇到的性、结婚和离婚、生育、抚养、赡养、家事管理等问题,增进家庭的福利,使家庭更好地尽责和发挥功能。家庭社会工作或家庭福利在欧美诸国的社会福利史中,是发展最早、历史最久的一个领域。社会工作一直把家庭作为一个关注的焦点,并在实践中发展出了一套家庭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在实际介入解决家庭问题时,家庭社会工作运用的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一些社会工作领域中的传统方法,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一)家庭个案工作所谓个案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与社会的良好状态。家庭个案工作具有个案工作的一般特点。如以案主的需要为主、启发案主的潜能,增强其面对问题的信心,自主地解决问题等。个案工作会谈的方法、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的原则,以及如何从接案到调查、诊断和处置的个案工作的程序等,也都是开展家庭个案工作时所必备的知识。但是家庭个案工作的案主是家庭成员,他们存在于一个个的家庭系统中,并非是孤立于家庭之外的,所以家庭个案工作除了具备一般个案工作的特点外,还必须具备一些专门的知识和方法。家庭个案工作是以在家庭角色的执行上有困难的家庭成员为服务对象,在解决问题时要把突破点放在帮助家庭成员角色的执行上。所以首先要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关系是否有合理的分配,分析妨碍角色执行的原因,是由环境造成的或是因为家庭角色分配的混乱,还是因为性格及家庭成员相互间的人际关系造成的。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工作的助人技巧,借助一定的社会资源,帮助执行角色失败的家庭成员,使其接受自己的角色,同时也接受履行角色的责任。(二)家庭小组工作1949年美国小组工作者协会指出,小组工作是指团体工作者在各种团体中,通过团体互动与小组活动达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目标的完成。对于面临家庭问题困扰的成员来讲,小组工作可以使他们通过小组过程分享他人的相关经验和感受,纠正自己在认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偏差,发展出自身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承担家庭中应承担的角色,增加解决家庭问题的可能性。在实际操作中,依据家庭成员问题的不同,家庭福利机构或家庭工作者常组织一些夫妇、父母、老人或青少年团体,由这些在家庭生活中感到困难的家庭成员组成一些团体,不仅给他们一些家庭生活教育的活动,有时也籍着团体的讨论、个人对团体的认同、集体思考的压力等团体的经验,而达到个人态度的自动改变。为了强化家庭生活,家庭社会工作者常需要利用团体的活动方式,使扮演家庭角色有困难者,如养育子女觉得辛苦的在职父母,有精神病患者或残疾儿的父亲或母亲,家中有病人或老人需要长期在家照顾的家庭主妇们,能在团体的活动中得到改善。参加团体活动及团体的讨论,对于生活习惯或态度的改变比单单被动的听演讲更加有效果。(三)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是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对象,提供助人的、利他的服务的一种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家庭问题除了家庭内部人际关系和沟通存在问题以外,家庭是否能发挥功能,也受其所处社区的环境、社会资源的健全与否的影响。所以社会工作者在解决家庭问题时,除了注重家庭内部的动态关系和沟通形态,以及家庭生命周期转变所带来的角色和地位的转变与危机外,还要将这些问题和家庭所处的社区环境联系起来,要检视环境是否阻碍家庭功能的发挥,着重社区环境的改善,以提供更多的资源给家庭,使家庭在实施其社会功能时更容易执行。所以可以围绕家庭建立一个社区支持网络,开展一些具体的家庭服务,以增强家庭功能和保证家庭成员发展的需要。服务的内容要对家庭有切实的帮助,如婚前教育、生活技能培训、父母角色及亲子关系技能培训、儿童保护及儿童和老人照顾服务、医疗服务、法律援助、家庭应急服务、家政服务、家庭和婚姻关系咨询以及信息服务,等等。当家庭面临生活挑战与问题时,家庭服务的实施可以为家庭成员提供物质与精神情感的交流途径。社会转型引发家庭变迁,家庭变迁又随之衍生出一系列的家庭问题,协助各个家庭解决其面临或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对于社会而言,已经成为其义不容辞的责任,成为现代社会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服务内容。以家庭为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更重要的是有了健全的家庭制度,个人便可以得到快乐和满足,因此,社会工作应以巩固家庭为首要任。历史的传统和现实的需要,都深刻地揭示出在中国开展家庭社会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参考文献[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徐芳.《社会转型下开展家庭社会工作的必要性》[N].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2[3]韩丽丽.《家庭问题与家庭社会工作的介入》[N].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周月清.家庭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5]潘允康.社会变迁中的家庭家庭社会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6]吴沁芳.《人格和谐:现代家庭和谐的重要构成维度》[N].学术论坛.2007.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