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论文)

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论文)

ID:37492925

大小:208.5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4

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论文)_第1页
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论文)_第2页
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论文)_第3页
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论文)_第4页
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笔谈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王风近一百多年的文学历史,现在被划分为“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要是翻译起来,从英文到日文,都无从措手,虽然这可以成为说明汉语精密程度的良好例证,但确确实实也是一个富有意味的“国情”。讨论这些概念的成因,会是给人以良好启发的学术课题,但将它们与长达两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并列,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显得烦琐。80年代中期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先生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就是试图打通三个时段,在新的观念背景下对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整理,可以说是学术史的必然。这成为十几年来文学史研究的重要动力,尽管大部分冠以“二十世纪”的研究成果只是对各个时段

2、进行简单的知识联缀,但仍无废于我们对这一思路的学术前景的期待。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不管各个学术分支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一旦它的知识形成相对独立的系统,同样会产生自身发展的动力。一个很好的例子,去年洪子诚先生发表了一篇很重要的论文《“当代文学”的概念》,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梳理概念或是反思学科史,而是寻找当代文学自身的特质,把它从意识形态的潜背景中剥离出来,并对现代文学宣告独立。而且,为什么要有近代文学1以新时期以前的当代文学为重点的研究,其对象已经蔓延到现代这一时段,洪先生的“保守主义宣言”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同样起到了“打通”的效果,这有点出人意料。那么还有一个近代文学,相

3、对于其它几个时段来说,近代文学显得特殊,在过去,近代这个时段的文学是古代文学的附件,同时也是现代文学的史前时期,古代文学史总会谈到近代,现代文学史也往往从近代起讲,看上去像是两面沾光,而恰恰正由于此,“近代文学”与其它几个概念不同,它不代表一个独立的学术分支。这其中问题的关键在于,“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是按照两张设计图纸盖起来的建筑,尽管设计思路是一致的,但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近代文学”处于两者之间,很难解释“古代文学”何以转换为“现代文学”,因而无法构建起叙述框架。关于这一点可以稍作分析。首先,中国古代尽管有“文学”这个词,但并没有我们现在称之为“文学”的概念,在古

4、代只有文体的类别,没有性质统一的“文学”,各文体自相发展,各管各的事,“诗言志”、“文载道”,可以互不侵犯,这一点钱钟书讲到过。到近代,西方知识体系进来,教育制度进来,于是开始整合,抽取符合要求的文体,拆拆卸卸,煮成一锅“文学”,然后追认出一个“中国文学史”来,文体在文学史叙述中虽然还存在,但上面有更大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这种“体裁”的等级,成为分类的标准,我们讲每个朝代的文学史就是这么讲的,尽管碰到类似赋、骈文这种土产显得有点尴尬。其次,我们对整个文学史的看法本质上就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个观念,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肯定是各个朝代的偏重,这里既有雅的,也有俗的,

5、还有民间的,新兴的现代观念与沿袭已久的传统看法构成了关系复杂的妥协。但到《红楼梦》、《儒林外史》之后,这一切就结束了,古代文学实际2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第一期上也结束了,然后是近代,会提到龚自珍等人,但已经无法贯彻前面的思路,我们不知道这“一代文学”是什么。再次,对于整个古代文学的整体评价是呈马鞍形的,以唐代尤其盛唐为顶点,前面是向上的,后面是向下的,这一设计思路其实就是为五四的重新上扬的旋律做准备,因而近代这一段必然是整个历史中最灰暗的。这是古代文学史一般的“技术”构成和描述方式。现代文学是另一回事。其实在民国,现代文学和新文学是不一样的,有几本以“现代”命名的书

6、,如钱基博的、任访秋的,讨论的时段和对象并不是我们现在所习惯的,要宽泛一些;而“新文学”,是以五四前后为起点并形成传统的文学,与古代文学史由于被追认而形成不同,所谓“新文学史”,是伴随着新文学的发展被当事人逐步地叙述出来的。到共和国时代,具体地说也就是50年代中期,“新文学”基本上被“现代文学”替换了,这两个概念内涵的不同,《“当代文学”的概念》有详细的分析,我这里大致谈谈外部的具体原因。首先涉及到的一个文件是1951年的《“中国新文学史”教学大纲(初稿)》,这是在政协共同纲领的文化政策指导下建立的诸多符合新意识形态要求的课程中的一个,这份文件规定:“新文学不是‘白话文学’‘国

7、语文学’‘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等等”,“新文学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学”。不过,顶梁柱换了,砖瓦还是旧的,意识形态的要求和已经成型的知识体系构成了紧张的关系,当然这是需要专门论述的复杂问题。但可以注意的是,与民国时代“新文学史”多是临时课程不同,伴随着共和国的建立,它被建设成基础课程,不过这个建设是独立进行的,也就是说,并不与“中国文学史”相联系,“中国文学史”作为总名,通常指的是古代文学,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现在,或者说在历史学的其他领域都有类似的情况,这关系到对传统的看法和对现代的认为什么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